第411章 两心(第2页)
杜北丰怔了怔,忽觉往日那些明争暗斗,此刻竟如晨露般消散无踪。他郑重地整了整幞头,长揖到地:"多谢成全。"
"杜兄客气。"林彦秋虚扶一把,两人并肩走出大堂时,檐角铜铃正被晨风吹得叮咚作响。台阶下,新任的轿夫们已抬着蓝呢官轿候着了。
陈振捧着文书进来时,眉宇间掩不住几分期许。林彦秋既已升任县丞,他这个多年随侍的书吏,自然也该得些好处。
"大人,"陈振躬身行礼时,腰弯得比往日更低了几分,青布直裰的后襟都起了皱,"有桩差事需请您示下。"
林彦秋正提笔批阅公文,闻言搁下狼毫:"讲。"
"原车马司的刘管事要随杜大人赴任,顾师爷问是否让王二顶缺。小的不敢擅专..."陈振说话时,眼睛悄悄瞟着案上新换的端砚——那可是上好的歙砚。
林彦秋听出弦外之音,不由失笑:"你何时也学得这般圆滑了?"他指尖轻叩案几,"这等小事你处置便是。对了,顾师爷不日就要离任。"
这话如惊雷般在陈振耳畔炸响。他袖中的手微微发抖——做了十年副书办,终于要转正了。林彦秋见他这般情状,笑道:"去备轿,未时我要去府衙拜见李知府。另请方主簿过来议事。"说罢又低头批阅文书,陈振倒退着出了门,连门槛都忘了抬脚。
不多时,方俊琪轻叩雕花门扉。林彦秋见陈振不在,亲自起身相迎,玄色官袍的下摆扫过青砖地:"方大人快请坐。"说着亲手斟了盏雨前龙井。
"有两件事想请教方大人。"林彦秋语气谦和。方俊琪忙拱手,腰间玉佩叮咚作响:"大人但有差遣,下官自当效劳。"
"这如何使得?"林彦秋摇头,"若独断专行,岂不成了酷吏做派?县务还需方大人鼎力相助,尤其在人丁税造册之前。"话中深意,方俊琪岂会不懂?眼中顿时闪过喜色。
方俊琪笑道:"大人过谦了。'谋之于众,断之于独',圣人之训还是要的。"这话说得滴水不漏,听得人通体舒坦。
"我原先经手的漕运事务,方大人以为交由谁妥当?"林彦秋忽问。方俊琪眼中精光一闪:"大人心中可有人选?"
林彦秋摩挲着茶盏沉吟:"若论才干,石典史倒是堪用。只是..."他欲言又止,窗外的蝉鸣突然聒噪起来。
提及石毅,方俊琪顿时会意——这位新任县尊大人既要立威示众,又要借机拿下石毅。此事恐怕不止于此,怕是要牵动整个县衙格局。
"漕务调整自无不可,"方俊琪轻抚腰间玉佩,斟酌道,"只是石典史资历尚浅,暂不宜入幕府议事。其余各房主事是否也需相应调整?另则,县丞佐贰一职,大人可有属意人选?"她话说得轻缓,袖中手指却微微发紧,生怕措辞不当触怒上官。
林彦秋指尖轻叩案几:"佐贰人选,你且与吏房商议后再报。本官另有一议——提刑司唐推官年事已高,不如让捕衙祝知礼接任。"话音方落,方俊琪唇角已浮起会意的笑纹,谁不知这二人素有嫌隙?
方俊琪道:"县学祭酒一职久悬未补,唐大人德高望重,正可教化士子。至于吏房毕主事与户房申主事..."他眼中精光一闪,"不妨对调任职。"这一手着实狠辣,两个素来不服管束的,竟要一网打尽。自然,此事还需禀明知府大人首肯,端看林彦秋有无这般胆魄了。
林彦秋沉吟片刻,微微颔首:"甚善。另则,钱谷师爷一职,本官属意年先生接掌。"
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谁人掌权不用亲信?林彦秋自不例外。这掌管全县钱粮的要职,岂能不牢牢握在手中?窗外一阵风过,檐角铁马叮咚作响,惊起堂前几只麻雀。
一番密谈后,方俊琪起身告辞。她腰间玉带上的银扣在阳光下闪着微光,步履较来时轻快许多。林彦秋方才那番话已说得明白——县丞之位早晚是他的。毕竟堂堂县令大人岂能长久兼理钱粮刑名?眼下不过权宜之计罢了。
送走方主簿,林彦秋命陈振去请石典史。不过一日光景,石毅竟憔悴了许多,青色官袍穿在身上显得空荡荡的。他进门时脚步虚浮,眼中惊惶之色掩都掩不住。自吏部文书下达那日起,他便如惊弓之鸟,寝食难安。
"石大人,"林彦秋摩挲着案上镇纸,"本官素来快人快语。今日请你来,是要调整你所掌事务。"话音未落,石毅面色已然煞白,手指死死攥住袖口。不料林彦秋话锋一转:"本官欲让你总揽漕运、市舶诸务。只是幕府议事之席..."他故意顿了顿,"暂且不便增添。"
石毅如坐针毡,忽上忽下,竟一时怔在当场。县主大人这是何意?是要收为己用么?若勤勉办事,日后入幕府议事也非难事?
回过神来,他急忙起身,腰间鱼袋撞在案几上哐当作响:"下官谨遵大人钧命!定当竭心尽力!"这反应实属寻常。他与林彦秋本无深仇,不过是被杜知县牵连。如今杜知县远调,临行只记得带走顾师爷,余者皆弃如敝履。此刻县尊大人既施恩典,岂有不接之理?林彦秋用他,一则是因其确有才干,二则自那日公堂上杀其威风后,此人行事愈发谨慎,倒是个可用之材。
林彦秋淡然一笑,指尖轻叩黄花梨案几:"此事待幕府议事时,本官自会提出。"
石毅告退时脚步虚浮,险些被门槛绊倒。门外候着的钱谷师爷简子豪正搓着手来回踱步,额上沁着细汗。他是来表忠心的,可惜林彦秋早已打定主意要撤换此人——这般趋炎附势之徒,实在不堪大用。当初此人本有机会投效,却错失良机,最终倒向杜知县,如今后悔已然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