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浮森 作品

第377章 埃及粟?喂牛马的草料?(第2页)

 “心悦诚服,扬我大明国威,升儿干得漂亮!”

 朱元璋脸不红心不臊地表扬完,继续往下看。

 剩下的,就是常升画的他们队伍行进的路线图,还有那个佛郎机商人口述的,继续往西行,会经过哪些区域。

 上面都是一些拗口的,没有听过的名字,据常升说,这些区域一直处于战乱之中。

 “陛下所说的土豆和红薯,尽管没有找到,但我们边走边打听,来到佛郎机后,听说过土豆之物的人明显增多了,只是这里的人们不称它为土豆,而是另一个名字,似乎是叫‘怕怕’,因为当地人觉得这个发音是罪恶之果,所以根本没有见到实物,据说要再往西走,还要跨过一片海洋才能抵达种植它的地方。”

 朱元璋看了一眼常升画的地图,头皮再次发麻。

 太远了!

 而且那片海洋到底有多宽还没确定,但根据常升描述里的,当地人的造船水平,恐怕要常升自己造船下水,趟过这片海洋,才能抵达种植土豆和红薯的地方。

 “请陛下放心,我们已经找准了方向,一定克服所有的困难,争取在陛下下次收到来信时,可以得到更多的情报,或是在海岸线附近的集市里,找到土豆或红薯种子。”

 信的最后,常升又提了一笔。

 “请陛下替末将还有大家,向家中父母亲人带句平安,我们一切都好,无需挂念。”

 朱元璋看得眼眶一热。

 升儿这孩子,性格十分坚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满篇书信上根本不提苦不提累,可这写信的纸张颜色不一,都是七拼八凑凑来的,可见他们这一行人,越往西走,条件越艰难。

 银钱倒是带的充足,可许多蛮夷之处,靠的是以物易物,他们还要为吃喝拉撒发愁,还要学习各种不同的语言,应付各种突发情况。

 还有。

 这造船越海,风险极高,连当地人都没有尝试过,常升却只能依靠自己带队去的那些人,自己琢磨怎么造船,设定路线,一旦在海上遇到任何危险,可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早知如此,当初就不应该图快,而是多给升儿他们配备各方面的人手,再去挖土豆。

 朱元璋想到这里,对着毛骧说道:“就算升儿没把土豆红薯带回来,咱也要封他一个侯爷当当,让他跟着蓝玉去北平建功立业去!”

 “陛下,虽然常二公子,没有带回土豆和红薯,但这埃及粟,我认为可以请司农司的主事,来辨认一下,到底是何物?”

 司农司是专门管农业技术方面的,洪武初设立,自从司农卿杨思义前几年死后,这个部门便并入了户部,不再由专人管理,一切决定事务的权力,通过户部,重新集中到了朱元璋的手里。

 不是朱元璋瞧不起司农司的主事,而是他觉得。

 “连咱都不知道的粮食,司农司主事恐怕也不知道。”

 话虽这么说,但朱元璋多少对司农司的主事,抱有一丝期待的。

 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