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回 荣府困厄起纷争 黛玉慧心谋转机(第2页)
王熙凤眼见邢夫人盛怒,深恐平儿受伤,心急如焚,不假思索箭步上前,将平儿拉到身后护住。脸上堆满讨好的笑,对邢夫人说道:“太太,您别动气,平儿心直口快,并无冒犯之意。今儿这事儿是媳妇没料理好,才生误会。太太要怪,就怪媳妇。”说着,又是一连串福身行礼,眼神满是惶恐与祈求。
屋内烛火摇曳,光影在众人身上晃动,气氛紧张得似要凝固。邢夫人坐在椅上,胸脯仍起伏不定,王熙凤与平儿低头站着,大气都不敢出。
林黛玉款步上前,身姿婀娜,盈盈下拜,轻声道:“大舅母且消消气。凤姐姐平日里操持府中大小事务,千头万绪,犹如那乱麻在身,忙得不可开交,片刻不得闲。一时照顾不周,也是常有的事情。还望大舅母念在她日夜辛劳,为府中殚精竭虑的份上,莫要与她置气。”她声音轻柔,眼神中满是诚恳,微微抬起头看着邢夫人,身上的淡蓝色衣裳如湖水般轻柔。
贾政也在一旁抱拳劝道:“嫂嫂,凤丫头平日里做事尽心尽力,兢兢业业,此次想必是无心之失。您就看在她为府中操劳的份上,莫要与她计较了。”
言罢,又吩咐人取来双份的人参,那人参品相极佳,参须细长,参体饱满,递与邢夫人,道:“嫂嫂且收下这人参,聊表歉意。”
林黛玉又拿出二钱银子,给那丫头作为养伤之费。她一脸温和,语气带着几分劝慰,丫头回去好好养伤。
邢夫人见此,不好再发作,怒火渐消,冷哼一声,将人参接过,道:“看在老爷和林姑娘的份上,今日便不与她计较了。”
邢夫人待林黛玉和贾政化解了人参及丫头受伤一事的矛盾后,脸色依旧阴沉,目光冷冷地落在平儿身上,冷哼一声道:“平儿这丫头,着实没规矩!主子们说话,哪轮得到她随意插嘴?今日必须要让她知道这贾府的规矩!凤丫头,你说说这事儿该怎么解决吧!” 邢夫人双手交叠放在身前,微微扬起下巴,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王熙凤心中暗暗叫苦,平儿向来是她得力的助手,此刻见邢夫人这般,怎舍得让平儿受罚,但又不敢公然忤逆邢夫人。她赶忙上前,福了一福,赔笑道:“太太,平儿这丫头平日里还算伶俐,今儿许是一时心急,没管住嘴,冲撞了太太。媳妇回头定好好教训她,让她长长记性,往后断不会再有这等事。”
林黛玉在一旁见状,款步上前,盈盈下拜,轻声劝道:“大舅母,您大人有大量,何苦跟一个丫头计较呢。平儿姐姐素来做事稳妥,这次想必也是无心之失。您就饶了她这一遭吧,也显得您宽宏大量,不与下人一般见识。”林黛玉抬起头,眼神中满是恳切,声音轻柔婉转,犹如黄莺啼鸣。
邢夫人眉头微皱,并未立刻答话,眼神在王熙凤和林黛玉身上来回游移。片刻后,她缓缓开口道:“林姑娘,不是我刻意为难这丫头。贾府的规矩,向来是不能破的。若今日轻易饶过,往后人人都学她,那这府里还不乱了套?”邢夫人虽语气有所缓和,但态度依旧坚决。
王熙凤心中焦急,又福了一福,说道:“太太教训得是,只是平儿跟了媳妇多年,多少也算有些情分。媳妇保证,往后定会严加管教,断不让她再犯。还望太太看在媳妇的薄面上,从轻发落。”王熙凤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容,眼神中却难掩忧虑。
林黛玉也再次劝道:“大舅母,您就看在二嫂嫂平日里操持府中事务,兢兢业业的份上,饶了平儿姐姐这一回吧。日后若平儿再犯,您再重重处罚也不迟呀。”林黛玉微微咬着嘴唇,双手不自觉地捏着衣角,神情楚楚可怜。
邢夫人沉默了一会儿,目光再次看向平儿,见她依旧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心中不免有些松动。她轻咳一声,说道:“罢了罢了,看在林姑娘和凤丫头的份上,今儿就暂且饶过你。但下不为例,若再有这般不懂规矩的事儿,定不轻饶!”邢夫人摆了摆手,神色依旧严肃。
平儿听闻,赶忙磕头谢恩:“多谢大太太恩典,奴婢往后定牢记太太教诲,不敢再有半分逾越。”平儿声音颤抖,额头上已布满细密的汗珠。
王熙凤和林黛玉相视一眼,均暗暗松了口气。王熙凤忙笑着说道:“太太英明,如此宽宏大量,实在是平儿的福气。媳妇定会让她铭记太太的恩情。”
林黛玉也微笑着说道:“大舅母如此仁慈,实是贾府上下之幸。”邢夫人微微点头,脸色这才稍有缓和。
王熙凤面上依旧堆着那讨喜的笑,眼神中尽是讨好之意,趁着众人交谈间注意力稍有分散,不着痕迹地自袖笼中掏出几张面值一千两的银票 。她动作轻巧且隐蔽,如春日微风拂过,悄然将银票塞入邢夫人袖口,旋即轻声说道:“太太,这点儿心意,您且收着,就当给府里添补些零碎用度,也算媳妇的一点儿孝心。”
这细微举动,偏被心思玲珑剔透的林黛玉瞧了去。她微微一怔,旋即款动莲步,不着痕迹地行至近前,恰到好处地以自身挡住众人视线,面上笑意盈盈,如春日暖阳般和煦,
说道:“如今凤姐姐与大舅母握手言和,这可真是府里一桩大大的喜事。往后咱们府中但求和和美美,诸事顺遂,这才是顶要紧的。”言罢,她眼神灵动流转,不着痕迹地环顾四周,巧妙地将众人注意力引向别处。
邢夫人只觉袖口一沉,已知端倪,心中暗喜,面上却依旧维持着端庄雍容之态,轻轻拍了拍王熙凤的手,淡笑道:“凤丫头,难为你这般有心了。”
王熙凤忙赔笑道:“太太平日里为府中大小诸事殚精竭虑,费心劳神,媳妇不过略表绵薄心意,实在算不得什么。”
林黛玉见气氛已然缓和,又笑着说道:“大舅母,瞧您神色间似有些疲倦,想是今日之事劳神了。您既身体不适,便早些回去歇着,调养调养才是。”
邢夫人顺势放开王熙凤的手,颔首说道:“林姑娘说的是,我方才便觉着头部有些发晕。那我便先告辞了。”言罢,款转身形,在丫鬟的搀扶下徐徐离去。
待邢夫人离去,王熙凤与贾琏相对而坐,皆是满面愁容。王熙凤轻揉太阳穴,叹道:“这般下去,府里的银钱怕是越发紧张了,不知该如何是好。”她一脸疲惫,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身上的华服此刻也显得有些黯淡。
贾琏也是一筹莫展,摇头叹息,他身着深灰色的绸缎长袍,眉头紧锁,显得心事重重。
林黛玉在一旁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我瞧府中庄园的土地肥沃,那土壤黝黑肥沃,富含有机养分,实乃不可多得的膏腴之地。若加以利用,养殖蚕桑,一来可充分利用地力,不使那大好土地荒废;二来或可,增加府中进项,不知二位意下如何?”她眼神灵动,透着聪慧与自信,手中轻轻摆弄着衣角。
王熙凤与贾琏听了,皆是眼前一亮。王熙凤拍手赞道:“林妹妹这主意妙极!如此一来,或可解我府中燃眉之急。养蚕缫丝,若能经营得当,必能带来不少收益。”她兴奋地站起身来,眼神中满是期待,衣袂飘飘。
贾琏亦点头称是,道:“林妹妹心思聪慧,此计可行。只是这其中诸多细节,还需细细筹划。”
然而,就在众人初步认可这一想法时,却也生出了分歧。贾琏微微皱眉,面露担忧之色:“虽说这蚕桑之事听起来颇有可为,但购置蚕种、桑树幼苗所需银钱不少,如今府中银钱紧张,这前期投入从何处来?且南方气候温润,适宜蚕桑养殖,咱这儿气候不同,不知这蚕儿能否适应?”他一脸忧虑,来回踱步,脚步声在寂静的房间里回响。
王熙凤听了,也不禁犹豫起来:“二爷说得在理。还有,这聘请有经验的师傅,也不是件容易事,万一请的人不尽心,或是手艺不佳,那岂不是白费功夫?”她手托下巴,神色凝重,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
林黛玉见状,不慌不忙,眼中透着笃定:“二哥哥和凤姐姐所言极是。但依我之见,购置蚕种、幼苗的银钱,可先从府中一些闲置物件变卖筹措。至于气候差异,可着人去南方寻些适宜本地气候的蚕种。聘请师傅一事,可请人多方打听,务必寻得可靠且手艺精湛之人。只要筹划得当,这些难题并非不可解。”她条理清晰,侃侃而谈,语气中充满自信。
正说着,恰逢宝玉从军中归来。他身着一身英气的戎装,头戴紫金冠,腰佩长剑,显得英姿飒爽。听闻林妹妹和父亲都在王熙凤这儿,也匆匆赶来。宝玉一进门,便急切说道:“我在军中,早就听闻圣上下旨劝课农桑。许多大臣说南方一带桑蚕养殖兴盛,何不到南方考察一番,借鉴那边的经验,定能让咱府里的蚕桑之事办得更加顺遂。”(满脸急切,眼中闪烁着光芒 )
贾政听了,微微点头,道:“宝玉所言不无道理。南方蚕桑业发达,确有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只是这考察之人,需得慎重挑选,既要懂得经营,又要心思缜密,方能不负所托。”
众人围绕考察人选又展开了一番激烈讨论。王熙凤提议让周瑞家的儿子去,毕竟他平日里跟着贾琏也见识过不少世面。但贾琏却觉得周瑞家的儿子虽有些见识,却行事浮躁,恐难担此重任。宝玉则举荐了自己的同窗,说他对农桑之事颇有研究。贾政却顾虑宝玉同窗毕竟是外人,府中机密之事恐有泄露之嫌。
林黛玉思索片刻后说道:“依我看,不妨让宝玉和二哥哥一起去。宝玉生性聪慧,对新事物接受快,二哥哥又稳重练达,做事周全。二人同行,相互照应,定能将考察之事办得妥妥当当。而且,宝玉和二哥哥一起去,顺便帮我探望一下父亲。”
说到此处,林黛玉眼中不禁泛起一层薄薄的雾气,她微微低头,手指下意识地绞着衣角,声音也略微有些哽咽,“父亲远在他乡,我日夜牵挂,每每念及,心中便如万蚁噬心。若能得你们前去,代我问候,也算了却我一桩心事。”
众人听了,皆觉得此安排颇为妥当。贾琏点头道:“林妹妹所言有理,我与宝玉同去,定不辜负大家所托,也会代林妹妹向林姑父问好。”
宝玉也兴奋地说道:“好呀,能和二哥一同前往,又能探望林姑父,实在是一举两得。我定会用心学习,将南方的蚕桑经验带回府中。”
此刻,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众人身上,给这略显凝重的房间染上了一层金黄。光影交错间,众人的脸庞都被镀上了一层暖光,仿佛也为这新的谋划增添了几分希望。
之后,众人又就建造蚕房的选址、规模,以及后蚕茧售卖的渠道等事无巨细,皆一一斟酌,
贾琏指着地图上一处背风向阳、临近水源的空地,说道:“此处地势开阔,且靠近水源,于养蚕所需的桑叶采摘及清洗等事极为便利,蚕房建在此处,想来颇为合适。”
王熙凤点头称是,又补充道:“蚕房规模不宜过小,需考虑到日后蚕种数量的增加。但也不可过大,以免耗费过多人力物力。依我看,可先建造几间相连的蚕房,日后再视情况扩建。”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随着讨论的深入,一幅振兴荣国府经济的蓝图在众人心中逐渐清晰起来。只盼着能为这渐露颓势的荣国府寻出一条生机来,让这百年望族,重焕光彩。
诗曰:荣府风云
荣府繁华历世传,兴衰际会起波澜。
熙凤操持忧财窘,邢氏寻衅怒声寒。
黛玉慧心呈妙策,蚕桑谋计解时难。
宝琏南去求经验,望族祈迎复盛颜。
毕竟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