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回 贾菲妙手绘丹青 苏青豪笔着文章(第2页)
贾菲笑着说道:“父亲谬赞了,女儿不过是闲来无事,随意画画,都是母亲教的好。若没有母亲的悉心指导,女儿怎能画出这般画作。”
且说另一边,苏青随父亲自江南游历归来。一路之上,他们行经名山大川,饱览世间胜景。从雄伟壮阔的泰山,那泰山高耸入云,云雾缭绕间,仿若仙境,登山之人如蝼蚁般在陡峭的山路上攀爬,尽显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坚韧,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那山路崎岖,蜿蜒而上,登山者一步一步,艰难却又坚定地向着山顶攀登。云雾时而浓密,将登山者的身影完全遮蔽;时而稀薄,又能看到他们坚毅的面容。
到温婉秀丽的西湖,西湖水碧波荡漾,湖面上游船如织,岸边垂柳依依,恰似江南女子的发丝,随风飘舞,尽显江南水乡的柔情蜜意。湖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时而跃出水面,溅起朵朵水花。
湖面上的游船,装饰精美,船头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船内传来阵阵欢声笑语。从繁华热闹的金陵城,金陵城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行人如织,车水马龙间,尽显古都的繁华昌盛。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商贩的叫卖声、行人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市井画卷。到古朴宁静的小镇,小镇青石板路,错落有致的屋舍,鸡鸣犬吠之声,透着一股质朴的生活气息。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每一块石板都仿佛诉说着小镇的历史。
屋舍的烟囱中,升起袅袅炊烟,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苏青眼见那泰山之巅,云雾缭绕,仿若仙境,登山之人如蝼蚁般在陡峭的山路上攀爬,心中感慨万千。
那江南之地,市井繁华,大街小巷,店铺林立,行人如织。秦淮河边,画舫穿梭,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尽显江南的富庶与繁华。画舫上,歌女们轻歌曼舞,琴瑟和鸣,灯光闪烁,映照在河面上,波光粼粼。
苏青回到家中,不及稍作休息,便径直走向书房。书房中,书架林立,摆满了古今典籍,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香。那书架,用上等的红木制成,纹理清晰,质地坚硬。
典籍有的崭新如初,有的略显陈旧,却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他身着一袭宝蓝色的长袍,头戴黑色方巾,面容清俊,眼神中透着一股坚毅与执着。
他迫不及待地伏案而坐,铺开宣纸,研好墨汁,那墨汁散发着浓郁的香气,仿佛在召唤着他倾诉一路的所见所闻。
便挥毫疾书起来。他的笔触如行云流水,时而轻快,时而凝重,将他心中的山川美景、风土人情一一呈现在纸上。
他此次撰写的游记《山河览胜》,可谓是倾尽心血。文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大漠孤烟之雄浑壮阔:“那茫茫大漠,黄沙漫天,一轮红日高悬于天际,恰似一颗炽热的火球,将大漠映照得金黄一片。
远处一缕孤烟直上云霄,仿佛要将天地相连,那烟柱笔直挺立,在广袤的大漠中显得如此突兀而又震撼人心。驼队在沙海中缓缓前行,如同一串黑色的珍珠,为这寂寥的大漠增添了几分生机。
那骆驼迈着沉稳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沙海无垠,狂风呼啸,却无法阻挡驼队前行的脚步,它们是大漠的行者,见证着大漠的变迁。”又以灵动之笔刻画江南烟雨之温婉细腻:“江南的雨,如牛毛,如细丝,轻轻地洒落。那白墙黑瓦的屋舍,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淡墨的山水画。
撑着油纸伞的姑娘,莲步轻移,走过那古老的石桥,留下一路的诗意。雨滴打在伞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演奏着一曲美妙的乐章。
那雨,带着江南的柔情,滋润着大地,也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屋舍的瓦片上,雨水汇聚成流,顺着屋檐落下,形成一道道水帘,宛如珍珠帘子。”各地风土人情,或质朴纯真,或别具一格,也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
那北方的汉子,豪爽热情,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南方的女子,温婉细腻,轻声细语,心灵手巧。
尤为精妙之处,当属他描写登泰山之景:“登顶之时,云雾缭绕,仿若置身仙境,群山皆在脚下,显得如此渺小。
那连绵起伏的山峦,如同大地的脊梁,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至此,方深切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之绝妙意境,若非亲身经历,实难领略其中真味也!那云雾在身边缭绕,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让人有一种飘飘欲仙之感。
极目远眺,只见云海茫茫,山峦在云海中时隐时现,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那一刻,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心中的烦恼与忧愁都被抛诸脑后。”
此文写成后,在文人雅士间相互传阅。众人观之,无不惊叹连连。有那白发苍苍的资深文人,手持书卷,频频点头,感慨道:“昔有太史公,以笔绘尽世间百态,传千古佳话。今苏青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才情,文章气势磅礴,文笔流畅自然,实乃史公之后又一少年英才啊!假以时日,必能在文坛大放异彩。这文章,既有对山川美景的生动描绘,又有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实乃难得。”
湘云听闻众人对儿子的夸赞,心中满是欢喜。她身着一件紫红色的锦袍,袍上绣着凤凰图案,凤凰展翅欲飞,栩栩如生。头戴凤钗,凤钗上的宝石闪烁着光芒,更添几分贵气。脸上笑开了花,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她双手交叠放在身前,迈着轻盈的步伐,笑逐颜开地说道:“我儿若参加科考,以这般才学,必能蟾宫折桂,为家族增光添彩!我就知道,我这儿子从小就聪明伶俐,定能有一番作为。”
众人皆纷纷点头,齐声应道:“此乃必然之事,苏青日后前程不可限量啊!”一时间,书房内外,欢声笑语,皆为贾府、史家又添这般俊彦而欣喜不已。
此时,王夫人也听闻了此事,她身着华丽服饰,那服饰上绣满了精美的牡丹图案,彰显着她的身份与地位。面带微笑,缓缓走来,说道:“苏青这孩子,果然有出息,咱们贾府、史家向来人才辈出,这是家族之幸啊。有这样的后辈,家族定能更加兴旺。”
王熙凤也紧跟其后,笑道:“可不是嘛,往后啊,咱们府里又要多几分热闹咯。苏青这孩子若是科考高中,那可是天大的喜事,咱们府里也跟着沾光。”
李纨也在一旁笑着附和:“是啊,苏青如此才情,将来必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咱们贾府、史家也算是后继有人了。”贾政听闻,虽未多言,但脸上也露出欣慰之色,心中暗自思忖:“家族能有这般后辈,实乃幸事,日后定要好好栽培。
这苏青,不仅才情出众,更难得的是有一股坚韧不拔的精神,将来必能为家族撑起一片天。”紫鹃则在黛玉身旁,轻声说道:“姑娘,您瞧,苏青少爷这般有出息,咱们府里的孩子们啊,各个都不让人省心呢。”
黛玉微微一笑,点头不语,心中也为苏青感到高兴,同时也希望贾菲能如苏青一般,在自己的领域有所成就。
诗曰:
贾菲妙笔绘秋芳,墨染菊香入画堂。
苏青挥毫书胜景,文传锦绣耀华光。
丹青写就千山色,翰墨凝成万壑章。
贾府史家添俊彦,风流文采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