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5章:马嵬事变
六月十四日,玄宗一行人好不容易地来到了马嵬驿。 禁军将士又累又饿,心生怨言,群情激奋。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认为,安禄山之所以造反,责任全在杨国忠,如果把杨国忠杀了,也许安禄山就没有那么大的怨气了。
于是,就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告诉了太子身边的宦官李辅国,让他转告李亨,看他什么意见。
李亨早就被李林甫和杨国忠给整怕了,虽然恨死了杨国忠,但是却害怕自己不是杨国忠的对手,最后吃不到狐狸,反倒招惹一身骚气。所以,太子知道陈玄礼的想法后,迟迟下定不了决心,不知道是该告诉皇上还是跟陈玄礼一起趁机干掉杨国忠、削去心头之恨。
杨国忠虽然可恨,但是他毕竟是父皇任命的宰相,不经过父皇同意就把他杀了,这就是谋逆之罪,即便不参与,隐瞒不报,将来父皇追求下来,也一定是重罪。
如果报告父皇,陈玄礼必死无疑。但,这不是一个仁人志士应该做的事情。人家好心为了我好,替我诛杀杨国忠,我却出卖了人家。这哪儿行!
更何况,父皇把陈玄礼杀了,谁来保护我们一大家子的安全?从长安到剑南,路途数千里,而且山路崎岖,野兽横行,后面还有安禄山的追兵,能不能到达剑南都是问题?
就在李亨犹豫不决的时候,吐蕃使者骑马来了一波人,大约有二三十个人,他们挡住杨国忠的马,不让走,苦诉道,没有粮食吃。不等杨国忠回复,禁军将士立刻高呼,“杨国忠与吐蕃人谋反!”
说完,立刻搭弓引箭,对准杨国忠就是一下,杨国忠福大命大,没有射中身体,仅仅射到了他的马鞍上。杨国忠大惊失色,一路狂奔逃进西门,禁军将士穷追不舍,乱刀将他砍死。用长枪挑着杨国忠的人头,悬挂在马嵬驿门上。
随即闯进驿站,把杨国忠的儿子杨暄和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全都杀了。
御史大夫魏方进责问这些将士,“杨国忠是宰相呀,你们怎么敢把他给杀了?”
“杨国忠独揽朝纲祸国殃民,我们为啥不能杀?不仅敢杀他,而且你跟他是一伙儿的,我们连你也敢杀!”将士们说。
“我不是跟他一伙的。别杀我……”不等魏方进说完,他的脑袋就搬了家。
韦见素知道发生了兵变,拔腿就往外窜,被禁军将士追上,准备乱棍打死。陈玄礼看见了,大喊道,“不要伤害韦相,他跟杨国忠不是一伙儿的!”
将士们这才放过了他,幸而得免。
将士们旋即包围了整个马嵬驿,声势浩大地叫嚷着,“诛杀贵妃!”
玄宗听到喧哗声,很诧异,赶紧问左右侍臣,“外面的将士在吵嚷啥?”
“他们说,杨国忠跟吐蕃人谋反,已经把他杀死了。”
“杨国忠咋会谋反哩?”玄宗嘟囔着说,“让朕出去瞧瞧。”
李隆基鞋子都来不及拔起来,拄着一根棍子,来到了驿站门口,对将士们说,“杨国忠谋反,你们已经将他剿首示众,你们的勇气令朕佩服,你们的警觉性令朕赞赏。好了,这件事到此为止,不要再继续喧哗吵嚷了。”
“诛杀贵妃!诛杀贵妃!”将士们不仅没有散去,而且连声高呼。
“他们为何要求诛杀贵妃哩?”李隆基不解,向高力士发问。
高力士赶紧去问陈玄礼。陈玄礼说,“杨国忠谋反,已经被诛杀。贵妃跟杨国忠是兄妹,得宠于陛下,如果不一同诛杀,贵妃他日在陛下的耳边吹枕边风,我们这些将士岂能有不被诛杀的道理?请陛下割舍恩爱,将贵妃诛杀,我们才能放心。”
高力士赶紧回去跟李隆基转达了陈玄礼的说法。李隆基听了很生气,但是,他知道众怒难犯的道理,随之敷衍道,“朕自会斟酌处置。”
说完,拄着棍子走进了驿站院内,李隆基仰望着苍穹,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这群将士在逼宫,胁迫他诛杀贵妃!他们痛恨杨国忠,已经找机会杀了他,现在他们料定,在马嵬驿,朕无计可施,又要诛杀贵妃。但是,贵妃是无辜的,她跟杨国忠有什么关系?为啥要杀她?
李隆基实在舍不得!
杨玉环在开元七年出生于弘农杨氏一个官宦人家,高祖杨汪是大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叔父杨玄璬担任大唐的河南府司士参军;父亲杨玄琰担任蜀州司户参军;幼年的杨玉环就是在蜀州长大的。
蜀州就是今天的四川成都地区,这里气候温润,夏不热,冬不冷,一年四季,阴雨连绵,很少见到白花花的大太阳。
蜀地女子个个都是肤白貌美,皮肤水嫩光滑,活像刚出水的芙蓉,娇艳欲滴,妩媚妖艳。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杨玉环在蜀郡这种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悄然长大,自然也携带着蜀郡的日月精华,逐渐长成了一个美人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