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第 156 章
第156章
今天的参会人员将近五十人, 叶满枝站在前面发言时,始终将注意力放在第一排的厅领导身上。
留意到前排大部分领导都认真望向了她,叶满枝心下稍安。
厅里一直在扶持本省名牌产品, 去年在省际竞赛中获胜的企业还得到了专项扶持资金。
她用名牌当噱头开场,明显比诉苦的效果好。
“除了知名度, 我们滨江第一食品厂还有哪些优势呢?”
“我首先要强调的是地理位置优势!我们第一食品厂位于省会滨江, 滨江是我省对外联通的重要交通枢纽, 公路、铁路、航运, 四通八达,无论向内调入原料, 还是向外运输成品, 无论在省内调配, 还是远销其他省市, 滨江都是全省最方便快捷,效率最高的城市。”
滨江工业局的几位同志频频点头。
省城的优势就是这么明显!
“众所周知, 汽水的配方并不复杂, 生产汽水只需要解决三个主要矛盾!”叶满枝伸出右手数道, “一要解决生产设备问题, 二要解决水源问题, 三要解决汽水玻璃瓶的供应问题。”
“第一食品厂在滨江发展了半个世纪, 为了生产出品质最好的水果罐头, 我们找到了市内最好的水源地, 汽水业务落户我厂以后,无需另外寻找水源建厂, 可以直接使用我们生产罐头的水源。”
“至于玻璃瓶的供应,全省应该没有哪个城市,比我们滨江更方便。”叶满枝笑道, “滨江拥有啤酒厂、汽水厂、白酒厂,还有我们第一食品厂的罐头车间,对玻璃瓶的消耗量是相当大的。在去年之前,咱们本省的玻璃瓶供应一直不足,需要从其他省市调入。但是,去年12月份,省里成立了第一座机械玻璃瓶工厂——滨江玻璃瓶厂,省内的啤酒瓶、汽水瓶、罐头瓶自此可以完全自给了。”
“轻工业部拨给咱们的这条日本汽水生产线,如果马力全开的话,每天可以生产20万瓶汽水,即便只工作一个班次8小时,也能生产7万瓶汽水。这么大的玻璃瓶需求量,以目前的生产能力来看,除了滨江,省内其他地区根本无法实现自给。汽水生产线在其他地区落地以后,仍然需要从滨江玻璃瓶厂调运大量玻璃瓶。”
叶满枝望向其他专区的代表,笑着问:“反正都要从滨江调运,调运玻璃瓶和调运成品汽水的距离、空间、运费应该是差不多的,那么为什么不从滨江直接调运汽水呢?”
其他专区的同志:“……”
你说为啥?
虽然从外面调运玻璃瓶麻烦了些,可是把汽水厂建在他们自己的地盘上,税收、利润全算在地方财政的账上。
工厂建起来以后,还能提供不少工作岗位,解决城市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但是,从滨江调运汽水回去,就是纯纯的消费了!
叶满枝没管其他代表的反应,按照自己的节奏,赶紧往下进行。
其实玻璃瓶的重要性被她故意夸大了。
与罐头的瓶子不同,啤酒和汽水的玻璃瓶是可以回收重复利用的。
即使有损耗,也不至于每天都需要购入几万个新瓶子。
她这样说,只不过是为了突出第一食品厂的地理优势,毕竟挨着玻璃瓶厂嘛,多方便!
叶满枝继续道:“之前中江专区工业局的同志提到过,中江有制作水果干和糖渍水果的传统,汽水厂落成后,可以研发生产果汁汽水。事实上,我们滨江第一食品厂已经在着手研发果汁汽水了!”
“咱们滨江本地的同志可能已经听说了,我们食品厂开了一家糖水站,厂里会将当天生产水果罐头的剩余糖水,放到糖水站销售。价格比汽水便宜,八分钱能买一大壶,入夏以来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
“前阵子有市民反映,糖水美中不足的一点是,不像汽水那样有汽,喝起来不爽口。所以,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厂总工艺师余幽芳同志,正在带领工程师、技术员和车间工人,研发一款全新的果汁汽水!”
话落,坐在台下的食品厂小分队,在牛恩久的带领下啪啪鼓掌。
他们第一食品厂就是这样,一直走在行业前沿!
叶满枝对第一排的厅领导们说:“这条日本汽水生产线落户我厂以后,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挖掘这条生产线的价值,除了生产多种口味的普通汽水、果汁汽水,我们还准备生产盐汽水!”
“省里一直号召轻工业为农业服务,为重工业服务,作为省工业厅的直属食品厂,我们滨江第一食品厂,也一直在响应厅里的号召,致力于为重工业服务。”
“在重工企业里,很多工人从事的是高温作业。在高温环境下,工人每八小时的出汗量可以高达5-10升,随着汗水流失的盐分可达30-50克,而正常人每天依靠日常饮食摄取的盐分不超过20克。所以,为了满足保健需要,大多数工厂都会为高温作业的工人提供盐水,补充盐分。”
李副厅长点点头,为高温作业的工人额外补充盐分是必须的。
叶满枝接着说:“大多数重工企业为工人提供的是盐汽水片,将盐汽水片放到开水里,溶解后饮用。但是据我们调查,这种盐汽水片溶化得非常慢,往往是前面味淡,后面味重,甚至发苦,有些工人喝了盐汽水以后,会有恶心的感觉。”
她家老叶是电焊工,每天都要进行高温作业,大量出汗后需要补充大量盐分。
据老叶透露,那盐汽水片难喝得很,喝到最后总想吐,他宁可往菜里多加点盐,也不想喝那个盐汽水片。
“由于出现恶心现象的工人太多,一些规模较大的工厂按照制作汽水的方式,制作了瓶装的盐汽水,比如重机厂、滨江机械厂、656厂,都开办了小型盐汽水厂,为本单位的高温作业工人提供瓶装盐汽水,很受工人们的欢迎。”
“但是那些规模比较小,设备也不够齐全的企业,则没有条件为工人提供这种盐汽水。如果这条进口汽水生产线可以落户第一食品厂,我们每周将拿出一个班次生产盐汽水,为全市甚至全省的重工企业提供盐汽水,满足高温作业工人的保健需要!”
食品厂小分队再次鼓掌。
这就是全省第一食品厂的优越性,他们厂就是这么有觉悟!
夏竹筠也跟着他们一起鼓了几下掌。
“为重工行业提供盐汽水的想法确实不错,很值得鼓励!无论这条生产线最终落户到哪里,希望大家都可以考虑一下生产盐汽水的提议。”
现场并没有提问环节,叶满枝发言结束以后,便直接返回了座位与其他厂领导汇合。
牛恩久等人都给她鼓了掌,“叶厂长讲得很好,圆满完成任务!”
他们要是厅领导,肯定要把这条生产线交给第一食品厂了!
不过,现场并不缺聪明人。
前面三个单位讲完以后,德化专区的副专员当场拍板说,水源、果汁汽水、盐汽水,他们都能解决。
至于汽水瓶也不是问题,德化的酿酒行业发达,本地有不少小型玻璃瓶厂为酒厂服务。
汽水瓶能回收利用,他们可以先跟滨江玻璃瓶厂订购几万个玻璃瓶,其他损耗由本地的玻璃瓶厂补充。
等他讲话结束,滨江第一食品厂的优势,就只剩知名度和地理优势了。
厅领导并没有在专题会当天给出结果。
回到厂里以后,牛恩久说:“微弱的优势也是优势,再说知名度和地理位置优势,并不是微弱优势,只凭这两点,咱们就能胜过其他单位了!好不容易弄来一条进口生产线,领导总要统筹全局,充分发挥出这条生产线的最大价值。这可不是哪里弱就能给哪里的!”
食品厂小分队都自信厂里能拿到这条生产线。
但是事情没有敲定之前,心里总是不踏实的。
牛恩久几乎隔天就往工业厅跑一趟,打听领导的最新决定。
他往工业厅跑得勤,带回的消息也多。
这天回到厂里以后,牛厂长黑着脸召开了班子会议。
在会上说,“滨江市工业局想跟咱们一起争取这条生产线!”
大家都用一种茫然的眼神望向他,王士虎疑惑道:“什么意思?工业局不是想把生产线交给第二食品厂吗?专题会都结束了,怎么又想跟咱们合作了?”
蒋文明撇嘴说:“肯定是觉得自己没戏了呗。这条生产线要么不给滨江,只要落在滨江,必然会交给咱们第一食品厂。”
他们是省厅亲生的,又有知名度和地理优势。
怎么看都比其他单位强吧?
市工业局八成是觉得自己没什么希望了,又不想错过这个好机会,才又把主意打到了他们身上。
“这是想占便宜摘桃子啊!”陈谦嘀咕了一句,又问,“厂长,工业局想怎么合作啊?咱们有厂房,有设备,工业局能出钱还是出啥?既然是合作,总要出点东西吧?”
牛恩久说:“他们出不了啥,但张局似乎能在罗厅那里说得上话。”
其他人顿时露出恍然神色。
原来如此。
关于这条生产线的归属问题,主要由李副厅长和夏竹筠拍板决定。
但这两位副厅长的发展理念完全不同。
夏竹筠比较倾向于将生产线交给第一食品厂,充分发挥名牌优势,把企业做大做强。就像中央试办的托拉斯企业一样,在省里打造一个龙头企业,放在全国也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
而李副厅长觉得应该全省均衡发展,不能把好事全让滨江占了,这两天频频接待德化专区和中江专区的同志。
看样子不太想将生产线留在滨江。
双方的分歧不小,这事绕来绕去,最终可能还是得由罗厅长拍板。
如果市工业局的张局能在罗厅那里说得上话,那确实可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