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8章 草(第2页)

“继续!”顾行晋坚定地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屈的意志和对新政的坚定信念。他知道,新政的道路充满了艰辛和坎坷,但他不能放弃。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新政会得到新帝的认可,会为国家和百姓带来真正的福祉。

保守派官员们见新帝如此态度,越发肆无忌惮地打压新政派。他们在朝堂上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关系,打压新政派官员,使得新政派在朝中的处境越来越艰难。原本一些支持新政的官员,见局势不利,也开始动摇,甚至转而投向保守派阵营。

一位曾经坚定支持新政的官员,在守旧派的威逼利诱下,背叛了新政派。他在一次朝会上,突然改变立场,支持守旧派的观点。他的背叛让新政派的其他官员感到无比的失望和愤怒。顾行晋得知此事后,心中十分痛心。他知道,新政派内部的不团结是新政推进的一大障碍。

然而,顾行晋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他开始更加注重团结新政派的力量,加强与新政派官员的沟通和交流。他组织了一些秘密的聚会,在聚会上,他鼓励新政派官员们要坚定信念,不要被守旧派的压力所吓倒。他说:“我们推行新政,是为了国家的富强和百姓的幸福。虽然现在困难重重,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我们的目标。”

在顾行晋的努力下,新政派的官员们逐渐重新团结起来。他们在朝堂上继续为新政发声,虽然声音依旧微弱,但却充满了力量。他们不再害怕守旧派的打压,而是勇敢地站出来,与守旧派进行斗争。

与此同时,顾行晋也在寻找其他机会来重新获得新帝的信任。他关注着新帝的喜好和关注点,试图从这些方面入手,找到与新帝沟通的桥梁。他得知新帝对文化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开始研究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准备寻找机会与新帝探讨。

一天,新帝在宫中举办了一场文化雅集,邀请了一些大臣和文人墨客参加。顾行晋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想办法参加。他通过一位与自己关系较好的大臣,向新帝请求参加雅集。新帝考虑了一下,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

在雅集上,顾行晋表现得十分谦逊和有礼。他与其他文人墨客交流诗词、书法和绘画,展现出了自己深厚的文化素养。新帝对他的表现也颇为赞赏。在交流过程中,顾行晋巧妙地将新政的理念融入到文化艺术的讨论中。他说:“文化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一个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新政的推行正是为了创造这样的环境,让文化艺术能够更加蓬勃地发展。”

新帝听了他的话,陷入了沉思。他开始重新审视顾行晋和新政。虽然他心中对顾行晋的猜忌并没有完全消除,但他对新政的看法有了一些改变。

这次雅集让顾行晋看到了一丝希望。他知道,要想让新政真正得到推行,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时间。但他坚信,只要自己不放弃,新政的曙光一定会到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顾行晋继续默默地为新政努力着。他一方面团结新政派的力量,在朝堂上为新政发声;另一方面,他寻找机会与新帝沟通,试图消除新帝心中的猜忌。

而守旧派们也并没有放松对新政派的打压。他们时刻关注着顾行晋和新政派的一举一动,试图寻找机会再次打击新政。一场更加激烈的斗争正在悄然酝酿之中,新政的命运依旧悬而未决。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朝堂之上,顾行晋就像一位孤独的勇士,在黑暗中奋力前行,为了新政的理想和国家的未来,不断地挑战着强大的守旧势力。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坚持到底,新政必胜。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一场突如其来的旱灾,让整个国家陷入了危机之中。这场旱灾波及了许多地区,农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陷入了饥荒之中。

新帝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焦急。他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在朝会上,守旧派大臣们提出了一些传统的救灾方法,如开仓放粮、祈祷降雨等。而新政派大臣们则在顾行晋的指导下,提出了一些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如兴修水利、推广抗旱作物等。

守旧派大臣们对新政派的提议嗤之以鼻。他们认为新政派是在借机推行新政,根本不切实际。一位守旧派大臣轻蔑地说:“兴修水利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现在旱灾已经如此严重,哪里来得及?这不过是新政派的空想罢了。”

顾行晋则坚定地反驳道:“陛下,虽然兴修水利不能解燃眉之急,但从长远来看,它能够提高国家的抗旱能力,避免类似的灾难再次发生。而且,我们可以先在一些受灾严重的地区进行试点,逐步推广。”

新帝听了双方的争论,再次陷入了沉思。他看着眼前的旱灾形势,心中十分忧虑。他知道,传统的救灾方法虽然能够暂时缓解灾情,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新政派的提议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也许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最终,新帝决定采纳新政派的部分建议。他下令在一些受灾严重的地区进行兴修水利的试点工程,并推广一些抗旱作物的种植。顾行晋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十分高兴。他知道,这是新政的一个重要转机。

然而,试点工程的实施并不顺利。守旧派们在背后百般阻挠,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关系,干扰工程的进行。一些地方官员也对新政派的提议持怀疑态度,不愿意积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