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鸟2023 作品

第414章 六家厂子的试点(第2页)

周部长眉头微皱,他理解老王的心情。

作为第一机械工业部的部长,他手底下管着全国大大小小的机械制造企业,自然希望他们都能发展壮大。

但这次汽车工业的改革,牵涉面太广,容不得半点马虎。

“老王,你说的这些,我都清楚。”周部长语气放缓了一些,“但这次的技术引进,不仅仅是给几张图纸那么简单。白杨同志提出的方案,是全方位的改造,包括生产工艺、管理模式、人才培养,甚至是对现有思维的颠覆。”

“华东汽车厂之所以能成为首批试点,是因为他们在此前的学习和准备工作中,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钻研精神,尤其是李国强厂长,他的汇报材料,连白杨同志都赞不绝口。”

老王厂长听了,脸上闪过一丝不甘:“可……可我们也能做到啊!只要国家给机会,我们一定不比他们差!”

周部长叹了口气:“机会是有的,但不是凭着关系和资历就能拿到。白杨同志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他看重的是实际能力和对新事物的接受度。这次的试点,他亲自拍板,连我也不好插手。”

“你回去吧,好好准备,领导小组后续还会公布第二批、第三批的试点名单。到时候,就看你们自己的本事了。”

老王厂长见周部长态度坚决,知道再说什么也无济于事,只能悻悻地告辞。

他心里明白,这次的“关系牌”算是白打了。

类似这样的“求情”和“说项”,在四九城各个办公室里轮番上演。

而作为汽车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兼总工程师的白杨,更是首当其冲。

这天下午,白杨正在办公室里审阅一份关于汽车材料国产化可行性的报告,电话铃声突然响起。

接起电话,听筒里传来一个熟悉而又带着几分慈祥的声音。

“小杨啊,最近忙不忙啊?”

白杨一听,立刻站了起来,语气恭敬地说道:“老师!您怎么有空给我打电话了?我这边还好,没您老人家忙。”

电话那头,正是白杨读书时的恩师。

“我能有什么忙的。是有些老朋友,托我给你带个话。”

白杨心里一动,他知道老师一向不喜掺和这些事情,能让他亲自打电话,说明对方的背景和压力不小。

“老师您请说。”白杨语气平静,但心中已然有了几分猜测。

“是这样的,这边一家老牌的汽车零部件厂,他们厂长找到我,希望我能替他们向你求个情,看看能不能争取到这次丰田技术引进的机会。他们说,他们厂子历史悠久,技术工人多,设备也还行……”

白杨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他知道老师是在尽力转述,同时也在观察他的反应。

“老师,您也知道,这次的技术引进,是国家的大事,容不得半点私情。”白杨语气诚恳,但态度坚决,“我们领导小组在选择试点单位时,有一套严格的评估标准。”

“我们看重的是工厂的现有基础、技术人员的素质、管理层的开放程度,以及最重要的——对新技术的学习和消化能力。”

“华东汽车厂之所以能成为第一批试点,正是因为他们在此前的准备工作中,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积极性和潜力。”

“嗯,我明白你的意思。你做得对,国家的事情,确实要公事公办。我也不希望你因为我这张老脸,就做出违背原则的事情。”

“老师,您言重了。”白杨连忙说道,“您永远是我的老师,您的教诲我时刻铭记。但正因为您教导我做人要正直,做事要严谨,我才更要坚持原则。”

“如果那家厂子真的有实力,有决心,他们完全可以通过正常的渠道,提交申请和汇报材料。”

“好,好!你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我也会把你的意思转达给他们。看来,这次国家汽车工业的未来,交到你手上,我是彻底放心了。”

挂断电话,白杨轻轻地吐出一口气。

他知道,老师虽然是替人说情,但更多的是在考验他。

而他的回答,显然让老师满意了。

汽车工业发展领导小组的整个计划,是分批次、有步骤地对全国六家重点汽车制造厂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

这六家厂子,将成为未来汽车工业的脊梁。

现在,华东汽车制造厂的试点消息传开,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了滔天巨浪。

所有人都清楚,汽车这东西,一旦能够掌握先进技术,实现自主生产,那将是何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意味着数以亿计的外汇节省,意味着无数就业岗位的创造,更意味着一个工业实力的飞跃。

因此,每一个汽车厂,无论是整车厂还是零部件厂,都对这六个宝贵的试点名额虎视眈眈,眼红不已。

在他们看来,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引进,更是一张通往未来的“入场券”,一张能够让企业在未来几十年里立于不败之地的“金字招牌”。

各种明里暗里的竞争,在全国范围内悄然展开,而白杨,这个年仅二十九岁的年轻人,却成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最核心的“裁判”和“目标”。

他坐在办公桌前,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心中却异常平静。

他知道,越是这种时候,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原则。

“六家厂子……”白杨轻声自语,指尖轻轻敲打着桌面。

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几个字:公平、效率、未来

几天后,领导小组召开了例行会议。

除了白杨,还有石振宏、祁部长、周部长、刘有材、第五机部赵启民、化学工业部苏国立等核心成员悉数到场。

会议的议题之一,便是讨论第二批试点工厂的遴选标准和初步名单。

“各位领导,华东汽车制造厂的试点工作已经全面铺开,从目前收到的汇报来看,进展非常顺利,李国强厂长和他们的技术团队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热情。”白杨首先向大家汇报了华东汽车厂的情况,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赞许。

石振宏副部长点了点头。

“白杨同志的工作卓有成效,华东汽车厂的进展也令人欣慰。”周部长也附和道,“不过,最近部里也收到不少来自其他厂子的反映,大家都对这次技术引进抱有极大的热情,也希望能争取到机会。”

刘有材也开口说道:“是啊,白杨同志,我们部里也有几家厂子,技术实力不弱,也都在积极准备。他们都希望能够得到国家的支持。”

白杨理解大家的顾虑和压力,他清了清嗓子,说道:“各位领导,我非常理解各厂子的热情。这说明大家对国家汽车工业的未来充满信心。但是,我们这次的技术引进,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拿到图纸那么简单。我们需要的是能够真正消化吸收、融会贯通,并最终实现自主创新的工厂。”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因此,在第二批试点工厂的遴选上,我建议我们继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除了工厂的现有基础和技术实力外,我们更要考察他们的管理团队是否具有开放的思维,是否能够接受新的管理理念;”

“他们的技术人员是否具有钻研精神,是否能够克服困难,自主学习。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区域布局和产业配套的合理性。”

祁部长扶了扶眼镜,沉思片刻后说道:“白杨同志的考虑很全面。资金方面,我们和娄氏贸易公司会全力支持。但资源的投入必须精准高效,不能浪费。所以,遴选标准确实要严格。”

赵启民和苏国立也纷纷表示赞同。

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深知技术引进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也明白不能仅仅依靠分配资源。

“白杨同志,你有没有初步的名单?”石振宏副部长问道。

白杨点点头,从桌上拿起一份文件,说道:“我这里有一份初步的考察名单,是根据各厂子提交的汇报材料和我们前期派出的调研组的反馈整理出来的。”

“其中包括了来自东北、华北、中南等不同区域的几家重点汽车制造厂和零部件厂。我建议,接下来我们可以组织专家组,对这些工厂进行更深入的实地考察,并要求他们提交更详细的技术改造方案和人才培养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