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擎天计划(第2页)

白杨谦逊道:“略有涉猎。我认为,未来的工业发展,必然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重型机械作为工业的基石,更不能落后。”

周部长见状,心中大定。他知道,自己这次是找对人了。

他清了清嗓子,打破了沉默:“好!白杨的思路,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现在看来,这个‘重型机械动力系统’项目,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但同时,也充满了巨大的潜力。”

他环视众人,目光最终落在白杨身上:“各位专家,白杨总工程师的观点,我们都听到了。现在,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关于这个项目,我们应该如何推进?特别是,白杨,你有没有一个初步的设想?”

王老院士率先开口:“周部长,我认为白总工程师的思路是正确的。这个项目,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各自为战。液压、控制、材料、数据,必须协同攻关。我建议,由白总工程师牵头,成立一个跨部门、跨领域的联合攻关小组。”

李明教授也附和道:“我同意王老的意见。白总工程师不仅科研能力出众,管理能力也得到了验证。由他来协调各方力量,是最合适的选择。”

陈国强也点了点头,虽然心中仍有些惊叹于白杨的年轻和超前,但他不得不承认,白杨提出的方向,确实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也同意。”陈国强说道,“我们重机院愿意全力配合,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

周部长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看向白杨,眼中充满了信任与期待:“白杨,看来大家对你都寄予厚望啊!你有什么想法?”

白杨沉思片刻,他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责任,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周部长,各位专家,既然大家信任,我愿意尽力而为。”白杨语气坚定,“我认为,这个项目,可以命名为‘擎天计划’。寓意支撑国家工业的脊梁,顶天立地。”

“擎天计划!”周部长眼睛一亮,“好名字!大气,有魄力!”

“至于具体的推进方案,”白杨继续说道,“我建议分三步走。第一步,组建核心团队。这个团队必须是精锐中的精锐,涵盖液压、控制、材料、计算机、传感器等多个领域的顶尖人才。同时,要打破部门壁垒,实行扁平化管理,提高决策效率。”

“第二步,进行技术攻关与原型验证。我们将围绕‘超高压液压系统’、‘智能自适应控制系统’、‘新型功能材料’和‘大数据智能诊断平台’这四个核心方向,同步展开研究。目标是在两年内,完成关键技术突破,并搭建一套小型验证平台。”

“第三步,工程化与产业化。在技术成熟后,我们将与相关工业企业合作,进行中试生产和实际应用测试,最终实现重型机械动力系统的全面升级。”

白杨的方案,清晰、务实,又充满远见。他不仅提出了宏观战略,甚至连时间节点和具体方向都做了初步规划。

周部长听完,激动地拍了拍桌子:“好!说得太好了!白杨,这个‘擎天计划’,就由你来担任总设计师!全权负责技术路线和团队组建!”

“是!周部长!”白杨立刻应道。

“王老、李教授、陈主任,你们三位作为专家顾问团,为‘擎天计划’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周部长又看向三位专家。

“义不容辞!”王老院士和李明教授异口同声。

陈国强也郑重地点头:“我们重机院,会全力配合白总设计师的工作。”

会议结束后,周部长单独留下了白杨。

“白杨啊,这个项目的重要性,你心里清楚。”周部长语重心长地说道,“这是国家战略,也是我们工业部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部里会给你最大的支持,你有什么需求,尽管提!”

白杨感受到肩上的重担,也感受到了周部长沉甸甸的信任。

“周部长,我明白。”白杨郑重说道,“我一定会全力以赴,不辜负部里和国家的期望!”

“好!”周部长满意地拍了拍白杨的肩膀,“去吧,放手去干!需要什么人,尽管从部里各研究所抽调!需要什么设备,直接打报告!”

……

离开第一机械工业部,白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擎天计划”,这不仅仅是一个项目,更是一个使命。它承载着国家工业腾飞的梦想,也承载着无数科研人员的汗水与智慧。

回到研究所,已是傍晚。

白杨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径直去了自己的办公室。他需要立即将“擎天计划”的初步构想,转化为更详细的实施方案。

他打开电脑,思绪飞转。

首先是团队组建。他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名字。

液压方面,他想到了液压机研究所的王老,以及他手下那些年轻有为的工程师。控制方面,李明教授的自动化研究所自然是首选。材料方面,陈国强主任的重机院是核心。

但除了这些,他还需要自己研究所的力量。

他的科研一室,经过年终奖的洗礼,士气正旺。小王的项目组,在数据分析和软件开发方面有着不俗的实力,可以承担“大数据智能诊断平台”的研发任务。

还有,他需要一些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能够理解不同领域的语言,协调各方资源。

白杨拿起电话,拨通了人事部主任的内线。

“老李,明天上午,你到我办公室来一趟,我们商量一下近期的人事调动和人才引进计划。”白杨语气严肃而又充满力量。

人事部主任老李一听是白杨总工程师亲自打电话,立刻精神一振:“好的白总!我明天一早准时到!”

挂断电话,白杨又陷入了沉思。

人才,是关键。但科研不仅仅是人才,还需要资金、设备、试验场地……

……

第二天一早,当阳光透过窗户洒进白杨的办公室时,他已经将一份详细的“擎天计划”初步实施方案整理完毕。

这份方案,不仅包括了团队架构、技术路线、时间节点,甚至连初步的预算和风险评估都做了详细的阐述。

人事部主任老李准时到来。当他看到白杨桌上那厚厚一沓文件,以及白杨眼中布满血丝却又熠熠生辉的目光时,心中不由得一凛。

“白总,您这是……”老李小心翼翼地问道。

白杨将文件递给老李,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老李,这是‘擎天计划’的初步方案。你先看看,然后我们讨论一下,如何以最快的速度,组建起这个核心团队。”

老李接过文件,粗略地翻了几页,顿时被里面的内容震撼了。

“擎天计划”,一个宏大而又充满挑战的项目。白杨总工程师,竟然在短短一夜之间,就拿出了如此详尽的规划!

他看到了方案中对人才的严苛要求,也看到了白杨对打破传统壁垒的决心。

“白总,这份方案……太厉害了!”老李由衷地赞叹道,“我立刻着手,按照您的要求,启动人才筛选和调动工作!”

“记住,速度要快,效率要高。”白杨强调道,“同时,要确保保密性,这个项目暂时只在核心层级公开。”

“明白!”老李郑重应道。

除了人事,白杨还联系了研究所的财务部门和设备部门,要求他们对“擎天计划”所需的资金和设备进行优先保障。

整个xx研究所,再次因为白杨的决策而高速运转起来。

小王的项目组,也接到了新的任务。他们将作为“擎天计划”中“大数据智能诊断平台”的核心研发力量。

当小王从白杨那里得知“擎天计划”的宏伟目标时,他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白总工程师,我们……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小王握紧拳头,眼中充满了斗志。

“好好干,小王。”白杨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个项目,对国家意义重大。你们肩上的责任,不轻。”

在白杨的亲自推动下,“擎天计划”的核心团队迅速组建起来。

来自液压机研究所、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重型机械研究院以及xx研究所的顶尖专家和骨干,在白杨的办公室里齐聚一堂。

第一次核心团队会议,白杨没有长篇大论,而是直接切入主题。

他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擎天计划”的战略目标、技术挑战和预期成果。他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及打破传统思维定式的必要性。

“各位,我们面前的,是一座座技术高峰。”白杨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但同时,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科研,我们是为了国家工业的未来而奋斗!”

他的话语,如同战鼓一般,敲击着每一个人的心弦。

团队成员们,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老专家,还是初出茅庐的年轻骨干,都被白杨的远见卓识和强大魄力所感染。

他们知道,在白杨总工程师的带领下,“擎天计划”必将乘风破浪,开创中国重型机械动力系统的新纪元。

接下来的日子里,“擎天计划”在白杨的指挥下,如同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迅速展开了各项工作。

王老院士带领的液压团队,开始攻克超高压液压泵和阀的关键技术。李明教授的控制团队,则投入到智能自适应控制算法的研究中。陈国强主任的材料团队,夜以继日地探索新型合金和复合材料的合成工艺。

而白杨自己的科研一室,则在小王的带领下,搭建起初步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平台,为整个项目的“大脑”奠定基础。

白杨则穿梭于各个团队之间,协调资源,解决难题,提供指导。他敏锐的洞察力,总能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他广博的知识储备,总能提出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

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却又精准高效,将整个“擎天计划”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擎天计划”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在材料方面,陈国强团队在白杨的启发下,调整了合金配比和热处理工艺,初步合成出一种新型高强度轻质合金,其强度和韧性均远超现有材料。

在控制方面,李明教授团队结合白杨提出的“微观形变数据”概念,设计出一种全新的传感器阵列,能够实时捕捉机械内部的细微变化,为智能控制系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确数据。

这些突破,让所有参与者都看到了希望,也让“擎天计划”的未来,变得更加清晰和光明。

周部长定期听取白杨的汇报,每一次都感到惊喜。他知道,白杨不仅仅是给了一个方向,更是带领团队,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创造奇迹。

“这个白杨啊,真是个宝藏!”周部长不止一次地对秘书感叹,“有他在,我们国家的工业,何愁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