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发年货!即将过年!(第2页)
“考虑到临近春节,以及目前实验设备和部分关键材料的采购周期,我们无法立刻展开全面的硬件研发和测试。”白杨在会议结束前做出了指示,“因此,在春节前这段时间,各小组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理论研究、技术方案论证、系统架构设计以及关键算法的模拟和优化。”
“回头我会将各个小组需要攻克的技术问题,下发下来,整体上有个思路的改变。”
白杨开口说道,其实他脑子里已经有完整的技术资料了,是从系统那里获得的,但不能一下子全部给出来,毕竟,本质上还是要培养人才,让这些科研人员学会自己思考,他能做的就是在大方向进行纠正,关键时候进行提醒。
这意味着,在春节前,他们将主要进行“纸上谈兵”——但这种“纸上谈兵”却至关重要。
它需要科研人员们发挥极致的想象力、严谨的逻辑推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
“无线射频与基站技术组”的会议室里,张教授带着王明和李刚,围着一块黑板,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公式和电路图。他们正在讨论无线信号的传输模式、频率选择以及基站覆盖范围的理论计算。
“按照白所长的设想,这种‘小灵通’的频率应该选择在超高频段,才能实现小型化和高带宽。”张教授推了推眼镜,指着黑板上的一个曲线图,“但超高频段的穿透力差,衰减快,这就对基站的密度和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明拿着计算尺,眉头紧锁:“如果基站密度过高,成本就会急剧上升。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保证覆盖,又能控制成本。”
李刚则在旁边翻阅着一本从国外带回来的无线通信资料,虽然上面的内容与“小灵通”的概念相去甚远,但他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启发。
而在隔壁的“数字信号处理与编码组”,沈桦林正带着小刘和小赵,激烈地讨论着语音编码的算法。
“语音信号的数字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采样率和量化精度的问题。”沈桦林在纸上飞快地画着波形图,“如果采样率太低,语音质量就会下降;如果采样率太高,数据量又会太大,不利于无线传输。”
小刘提出:“我们能不能借鉴一下目前电话传输中的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
小赵则思考着:“白所长提到要实现便携式,那我们对算法的复杂度要求就很高,必须保证在有限的硬件资源下,实现高效的编码和解码。”
沈桦林点了点头:“没错,这需要我们设计一种全新的、高效的语音压缩算法。既要保证语音质量,又要尽量减少数据量。这可能是整个项目的关键之一。”
白杨则穿梭于各个会议室之间,倾听着各小组的讨论,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指导。
他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中*处理器,将所有信息汇总,并给出最优的解决方案。
他的出现,总能让陷入僵局的讨论豁然开朗,让迷茫的研究员找到方向。
在白杨的带领下,整个“灵通计划”项目组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和凝聚力。
科研人员们废寝忘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理论攻关中。他
们白天在会议室里激烈讨论,晚上则回到宿舍继续查阅资料、进行计算。
研究所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
时间过得飞快,在白杨的精准指导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灵通计划”的理论部分进展神速。
原本预计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完成的论证和设计,竟然在短短十几天内就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各小组都拿出了初步的理论方案:
无线射频组确定了大致的频率范围和基站的理论架构;
数字信号处理组设计出了几种备选的语音编码算法,并在纸面上进行了模拟验证;
电源管理组也对电池技术和小型化结构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虽然还没有实际的硬件产品,但一张清晰的“小灵通”蓝图,已经在所有人的脑海中逐渐成型。
他们对这个项目的可行性,有了更深的信心。
……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1978年的年底,距离农历新年只剩下三天了。
研究所里弥漫着一股浓郁的年味儿。
大红的灯笼挂了起来,走廊里不时传来欢声笑语。
经过这段时间的紧张工作,科研人员们也终于可以稍作放松,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这天上午,研究所的行政楼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发年货啦!发年货啦!”伴随着一声声喜悦的呼喊,各个部门的员工们排起了长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白杨的研究所,在年终福利方面向来慷慨。
在白杨的坚持下,除了国家统一发放的福利外,研究所每年还会额外拨出一笔资金,用于改善员工的福利待遇。
尤其是今年,随着“擎天计划”和“灵通计划”的推进,研究所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提升,再加上本身研究所的经费充足,这点小钱压根就不用跟上级部门汇报,直接就可以自己决定,毕竟白杨的身份和影响力在这里。
行政处的工作人员们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将一箱箱、一袋袋的年货,按照花名册逐一分发给员工。
“老王,恭喜啊!你家今年分到一整扇猪肉,还有两条大鲤鱼,两大桶花生油!这年可过得太丰盛了!”一位年轻的行政人员笑着对王明说道。
王明乐得合不拢嘴,他看着眼前堆得小山似的年货,心里暖洋洋的。
除了这些,还有白面、大米、鸡蛋、红糖、茶叶,甚至还有两瓶白酒和几包高级香烟。
这些在平时都是凭票供应的紧俏物资,如今研究所却大手笔地直接发放。
“哎哟,这可真是托了白所长的福啊!”王明一边搬着东西,一边感慨道,“以前过年,哪有这么好的待遇?能分到几斤肉就不错了!”
李刚提着两只活鸡,也凑了过来,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可不是嘛!听说今年年终奖也比往年高了一大截,咱们这些搞科研的,算是赶上好时候了!”
不远处,沈桦林也领到了自己的那份年货。
他看着满满当当的物资,心中也颇为感慨。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深知国家对科技人才的重视。
而白杨作为所长,更是将这种重视落到了实处,让大家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
“沈工,你看看,这年货都快赶上小半年的工资了!”小刘和小赵帮着沈桦林搬东西,脸上挂满了羡慕。
“这说明国家重视我们科研人员,也说明咱们研究所效益好啊。”沈桦林笑着说道,他知道这些福利,全靠白杨的能力,他的身份比其他人高一些,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信息,也知道香江那边的公司,是属于白杨的。
除了实物年货,更让大家惊喜的是年终奖金。
当财务处的小李将一沓沓崭新的钞票发到大家手中时,整个研究所都沸腾了。
“天呐!我没看错吧?这么多钱!”一位年轻的助理研究员看着手中的奖金,激动得声音都颤抖了。
这笔钱,足够他在四九城买上不少好东西,甚至能给家里添置好几件大件了。
张教授也领到了自己的奖金,他戴着老花镜数了数,虽然嘴上说着“太多了,太多了”,但脸上的笑容却怎么也掩饰不住。
他知道,这是对他们一年辛勤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他们为国家科技事业做出贡献的褒奖。
白杨站在行政楼的二楼窗边,看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看着员工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心中也感到一阵满足。
他知道,科研工作是枯燥而艰辛的,只有让科研人员们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怀,他们的积极性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
“白所长,您看,大家都很高兴。”助理小李站在白杨身后,笑着说道。
白杨点了点头,目光深邃:“小李啊,这些都是他们应得的。科研人员是研究所最宝贵的财富,只有让他们衣食无忧,才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
他收回目光,看向窗外被冬日暖阳照耀的研究所。
虽然“灵通计划”的理论部分已经完成,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春节过后,他们将进入硬件研发和实际测试阶段,那将是更漫长、更艰难的攻坚战。
但此刻,看着员工们满足的笑容,白杨的心中充满了力量。
他知道,有了这样一支充满凝聚力、充满干劲的团队,任何困难都将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
这个年,他们过得踏实而充满希望,因为他们知道,在白杨的带领下,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正在不远处等待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