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鸟2023 作品

第444章 白杨逆天的计划!(第2页)

他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正准备休息一下,桌上的另一台红色电话机,却又急促地响了起来。

他看了一眼,是加密的国际长途线路。

白杨接起电话。

“喂,白所,是我,娄广成!”电话那头传来娄广成兴奋的声音。

“娄老板,什么事这么火急火燎?”白杨淡定地问道。

“白所啊!火烧眉毛了!”娄广成几乎是在喊,“四十万台!四十万台小灵通,已经全部卖完了!昨天下午就断货了!我按照你的吩咐,做饥饿营销,每天限量一万台,结果你知道吗?”

“我们旗舰店门口的队伍,从中环一直排到了金钟!港督府都派人来问,是不是出了什么群体性事件!”

“现在整个香江的报纸,头版头条全都是小灵通!那些拿到货的富豪,走路都带风!没拿到的,天天堵在我办公室门口,开出的价钱一家比一家高!”

“黑市上,一台小灵通已经被炒到三万港币了!白所,你再不给我发货,我这里就要炸了!”

三万港币,按照现在的汇率,差不多相当于一万多块人民币了。

一个“小灵通”,在香江被炒成了奢侈品中的奢侈品。

白杨听着娄广成的“诉苦”,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娄老板,不要急。”他慢悠悠地说道,“下一批货,二十万台,昨天晚上已经从羊城装船出发了。算算时间,明天下午应该就能到港。”

“哎呀!太好了!”娄广成大喜过望,感觉心头的大石落下了一半,“二十万台……虽然还是不够,但总算能解燃眉之急了。”

“这只是开胃菜。”白杨话锋一转,声音变得意味深长,“娄老板,你的眼光,不能只盯着香江这一亩三分地。”

“哦?”娄广成敏锐地捕捉到了白杨话里的深意,“白所,您的意思是?”

“我问你,最近有没有东南亚或者其他国家的客商,通过你来打听小灵通的事情?”

“有!太多了!”娄广成立刻回答道,“澳门的何先生,宝岛的蔡家,还有星加坡、马来的几个大老板,都派人过来问了。他们都想做代理,开出的条件一个比一个优厚。”

“那就对了。”白杨说道,“香江,只是我们走向世界的第一个窗口。接下来,我的计划是技术出海。”

“你那边,可以开始筛选一些有实力、有信誉的合作伙伴了。告诉他们,我们不招单纯的销售代理。”

“我们要找的,是在他们各自的国家和地区,有能力配合我们,建设小灵通网络的战略伙伴。你懂我的意思吗?”

电话那头的娄广成,瞬间愣住了。

他是个何等精明的商人,立刻就明白了白杨这盘棋的真正大小。

卖手机,赚的是差价。

而白杨要做的,是把整个池塘都变成自己的,然后让所有人都来买他的鱼!

“我……我懂了,白所!”娄广成的声音都在颤抖,那是一种看到无尽财富矿藏时的本能反应,“我马上就去办!我一定为您,筛选出最合适的过江龙!”

“去吧。”

白杨挂断了电话,目光再次投向窗外。

世界,已经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开始向他这里聚集。而他,早已准备好了最锋利的鱼叉。

---

与此同时,在京城东郊的一家大型国营无线电厂内,一场前所未有的生产大会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这座代号798的工厂,原本是生产军用雷达和通讯设备的核心单位,技术实力雄厚,但近年来随着军品订单减少,日子过得有些不温不火。

但现在,整座工厂仿佛一夜之间,从一个沉睡的巨人,变成了一头高速运转的钢铁猛兽。

“小灵通总装车间”的巨大红色横幅,挂在最高大的厂房门口,迎风招展。

车间里,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上千名工人,三班倒,人停机器不停,二十四小时连轴转。

新安装的流水线上,一块块墨绿色的电路主板,像一条条河流,缓缓向前流动。两旁的工人,穿着蓝色的工作服,戴着防静电手环,正以一种近乎本能的熟练动作,进行着插件、焊接、组装。

空气中弥漫着松香和助焊剂的特殊气味,与机器的嗡鸣声、传送带的摩擦声、质检员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激昂的工业交响乐。

王秀莲是插件三组的组长,今年三十五岁,是厂里的生产标兵。

她的一双手,快得像是在飞舞,手指在密密麻麻的元器件和电路板之间穿梭,精准地将一个个比米粒还小的电阻、电容,插进预留的孔位。

她的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领,但她却浑然不觉,眼睛死死地盯着手里的活计,生怕出一点差错。

“秀莲姐,歇会儿吧,喝口水。”旁边一个刚满二十岁的年轻姑娘,刘小芳,趁着传送带换料的间隙,递过来一个搪瓷缸子。

王秀莲头也不抬,一边继续手上的动作,一边说道:“不累!小芳,手上的活儿快点!咱们这批货催得急,听说是要发往沪市的!可不能在咱们这儿掉了链子!”

“知道啦,姐!”刘小芳吐了吐舌头,也赶忙加快了速度。

虽然身体是疲惫的,但她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兴奋和自豪。

就在三天前,厂里召开了全厂动员大会。

厂长站在台上,声音洪亮地宣布,798厂被指定为“小灵通”项目的核心总装厂之一。

然后,他公布了一系列让所有工人都沸腾了的福利政策。

从即日起,所有参与小灵通生产的工人,基本工资上浮百分之三十!

加班费按照最高标准,翻倍发放!

厂里的食堂,破天荒地宣布,一日三餐,顿顿有肉!白面馒头管够!

除此之外,每个月还会额外发放一张“小灵通专项补助票”,可以凭票领取十斤大米、五斤白面、两斤猪肉、一板鸡蛋和一块香皂!

当这些政策宣布出来的时候,全场上万名工人,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

对于这个年代的普通工人家庭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生活水平的断崖式提升!

王秀莲算过一笔账。

她和丈夫都在厂里上班,两个人原来的工资加起来,一个月不到一百块。

要养活两个孩子,还有一个老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每个月都要精打细算,裤腰带勒得紧紧的。

可现在,光是她一个人的工资加上加班费和补助,一个月就能拿到接近一百块!

家里的生活,一下子就宽裕了不知多少倍!

她已经想好了,等这个月发了工资,就去扯几尺好布,给两个孩子做身新衣服。

他们身上的衣服,已经打了好几个补丁了。

还要给家里的老人,买点麦乳精补补身子。

“同志们!加把劲儿啊!”车间主任张卫国,拿着一个铁皮喇叭,在流水线旁来回走动,声音洪亮地鼓舞着士气,“刚才厂里又传来好消息!为了保障大家的身体,厂卫生所联系了协和医院的专家,明天会来厂里给大家免费体检!”

“另外,厂工会决定,这个周末,在厂里的大礼堂,放映两场电影!一场是《追捕》,一场是《少林寺》!大家想不想看!”

“想——!”

工人们齐声呐喊,声音汇成一股洪流,几乎要将车间的屋顶掀翻。

疲惫一扫而空,所有人的手上动作,似乎又快了几分。

王秀莲的眼眶有些湿润。

她看着眼前流动的生产线,看着身边一张张朴实而又干劲十足的脸,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和骄傲。

她不知道什么叫“信息时代”,也不懂什么叫“技术出海”。

她只知道,自己手里正在组装的这个黑色的、方方正正的东西,是个宝贝。

它能让国家赚大钱,能让她们这些普通工人,过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为了这个,再苦再累,都值了!

她低下头,更加专注地将一颗小小的芯片,稳稳地按在了主板的核心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