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系统奖励:全波段雷达吸波隐形涂料配方
小小的芯片,如同定海神针,被稳稳地嵌入了它应有的位置。
王秀莲轻轻吁出一口气,仿佛完成了一项神圣的使命。
她抬起头,擦了一把汗,目光越过无数同样埋头苦干的同事,看向车间尽头的高台上。
那里,厂长张卫国正陪着几位气度不凡的领导视察。
高台上,领导看着眼前这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他对身边的白杨由衷地说道:“白杨同志,你看看,你看看!这就是我们国家工人的力量!只要给他们一个目标,给他们一点盼头,他们能为你创造任何奇迹!”
白杨的目光扫过整个车间,从流动的生产线,到每一张被汗水浸透却洋溢着希望的脸庞,他点了点头,说道:“他们不是在为我创造奇迹,他们是在为自己,为这个国家创造未来。生产上的事,以后就要多劳您费心了。798厂底子好,工人觉悟高,又有您亲自坐镇,我相信,小灵通的生产,稳了。”
“你放心!”领导拍着胸脯保证,“我老周就把家安在这里了!什么时候你们研究所说产能跟不上了,你再来找我!”
白杨笑了笑,他知道,小灵通这艘巨轮,在国内的航线上,已经正式扬帆起航,并且进入了最稳健的航道。
他所需要做的,只是偶尔看一看航向,剩下的,这台庞大的国家机器会自发地将它推向预定的目标。
他可以暂时将精力,从这里抽离出来了。
就在他转身,准备离开这片喧嚣的厂区时,一个沉寂了许久的声音,毫无征兆地在他脑海深处响起。
【叮!】
【检测到宿主主导的“小灵通”项目,已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生产与铺设网络,并成功开启技术出海战略。】
【任务判定完成,综合评价:卓越。】
【奖励发放中……】
【恭喜宿主,获得“全波段雷达吸波隐形涂料”全套技术资料及基础配方!】
白杨的脚步,猛地一顿。
他的心脏,在一瞬间漏跳了半拍,随即以更加狂猛的速度擂动起来!
隐形涂料!
他眼中闪过一抹骇人的精光。
如果说,小灵通是为国家经济打造一柄削铁如泥的利剑,那么这份隐形涂料技术,就是为共和国的国防,披上一件无坚不摧的神盾!
在这个时代,拥有了它,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的战机,可以像幽灵一样,撕开任何国家的防空网!
意味着我们的军舰,可以像鬼魅一样,潜行在深蓝大洋!意
味着在未来的战场上,我们将拥有不对等的,碾压性的信息优势!
这是镇国神器!
“白杨同志?怎么了?”周领导注意到他的异样,关切地问道。
白杨迅速收敛心神,脸上恢复了平静,他转过头,微笑着摇了摇头:“没什么,周领导。只是忽然想到了一些其他的事情。我先回研究所了,这边就拜托您了。”
“好,去吧去吧,你的脑子可比我这老家伙金贵,不能总耗在我们这生产线上。”周领导挥了挥手,浑然不觉自己刚刚与一个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惊天秘密擦肩而过。
白杨没有再多做停留,快步走出了798厂的大门。
他没有回研究所的办公室,而是直接骑上自行车,以最快的速度,朝着分配给他的专家宿舍赶去。
一路上,风声在耳边呼啸,街边的景象飞速倒退,但白杨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脑海之中。
那庞大的信息流,如同一条奔涌的知识江河,正源源不断地注入他的意识深处。
从高分子聚合物化学,到电磁波散射理论,从纳米级铁氧体粉末的制备工艺,到多层涂装的喷涂技术……无数艰深复杂,却又环环相扣的知识点,在他的脑海中自动排列、组合、构建成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
这已经超出了单纯“配方”的范畴,这是一门全新的,领先了整个世界至少三十年的尖端材料科学!
回到宿舍,白杨反锁上门,拉上窗帘,整个房间顿时暗了下来。
他坐在书桌前,闭上眼睛,任由那股信息洪流冲刷着自己的大脑。
他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这些知识。
不知道过了多久,当他再次睁开眼睛时,窗外已经是一片漆黑。
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眼中再无一丝一毫的迷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洞悉一切的清明和自信。
所有的技术细节,所有的工艺流程,所有的理论依据,都已经被他彻底吃透,仿佛是他自己研究了几十年得出的成果。
他站起身,打开台灯,铺开一张稿纸,拿起笔,开始飞速地书写起来。
他没有去写那些深奥的化学方程式或者物理模型,而是将整个技术体系拆解成一个个可以执行的步骤,将所需要的原材料、设备、实验环境,一一列出清单。
“高纯度聚苯胺、四氧化三铁纳米粉末、手性聚合物、环氧树脂基底……”
“球磨机、高压反应釜、激光粒度分析仪、矢量网络分析仪……”
他写得飞快,笔尖在纸上划出沙沙的声响,那是知识转化为行动的序曲。
整理完所有需求,已经是后半夜。
白杨没有丝毫睡意,他将那几页写满了关键信息的稿纸折好,贴身放好,然后便和衣躺下,强迫自己休息了几个小时。
天刚蒙蒙亮,他便猛地睁开双眼,精神饱满,目光锐利。
他径直来到了研究所的材料实验室。
这里是整个研究所保密级别最高的地方之一,拥有国内最顶尖的一批实验设备。
出示了最高权限的证件,又经过两道岗哨的核验,白杨终于走进了这间属于他一个人的战场。
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凭借着脑海中的蓝图,他开始动手。
接下来的几天,白杨几乎是吃住在了实验室里。
他像一个最严谨的化学家,精准地称量着每一种原料,哪怕是0.01克的误差都不能容忍。
他像一个最富经验的工程师,熟练地操作着那些复杂精密的仪器,设定着最恰当的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
球磨机在低沉地轰鸣,将铁氧体颗粒研磨到纳米级别。
反应釜内,在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高分子链在悄然发生着奇妙的聚合。
离心机飞速旋转,将不同密度的物质分离开来。
整个过程,繁琐而又充满了科学的美感。
白杨完全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外界的一切。
他的眼中,只有那些瓶瓶罐罐,只有仪器上不断跳动的数字,只有材料在不同阶段呈现出的细微变化。
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
终于,在第五天的下午。
当最后一组样品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测试,屏幕上显示出一条近乎完美的雷达波吸收曲线时,白杨知道,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