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鸟2023 作品

第448章 先有尖刀,再有体系。先求精锐,再求规模

全场死寂。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部红色的电话机上,仿佛那不是一部通讯工具,而是一柄即将落下的裁决之锤。

 

陈庚上将的话,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敲打在在座众人的心坎上。

 

让白杨来决定。

 

这个提议,荒谬,却又无比的合理。

 

荒谬在于,一项关乎**战*资源分配,足以影响未来十数年**发展的顶层决策,竟然要交到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一个非军职的科研所长手里。

 

合理在于,正如陈庚上将所说,他是最懂“幽灵”的人。

 

他是这头猛兽的创造者,自然也最清楚该如何为它套上最合适的鞍具,该让它在哪个方向上,才能发挥出最致命的獠牙。

 

王海涛、赵副**,还有那位轰炸部队的老**,此刻都沉默了。

 

他们心中的那点**本位主义,在“尊重科学”这顶大帽子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他们可以和同僚拍桌子,可以跟上级争辩,但他们无法去质疑科学本身。

 

陈庚上将不再看他们,拿起电话,熟练地拨了一个号码。

 

“给我接研究所,白杨同志的办公室。”

 

……

 

半小时后,一辆挂着**牌照的“大红旗”,直接开到了白杨办公室的楼下。

 

当白杨被请进烟雾缭绕的会议室时,他敏锐地察觉到了气氛的诡异。

 

十几位**,像一尊尊雕塑,正襟危坐,目光灼灼地盯着他,那眼神复杂至极,有审视,有期待,有不甘,还有一丝……敬畏。

 

“小白同志,来了,坐。”陈**将指了指自己身边的位置,这个举动让在场所有**的眼皮都跳了一下。

 

那不是一个普通的位置,那是副手,是核心决策层才能坐的地方。

 

白杨没有推辞,平静地坐了下来。

 

他知道,今天这阵仗,绝不是请他来喝茶那么简单。

 

陈**将也没有废话,开门见山,用最简洁的语言,将“791厂”的产能困境,以及空、海、轰三大军种的迫切需求,原原本本地复述了一遍。他没有添加任何个人倾向,只是客观地陈述事实。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一个月后,第一批涂料下线,数量,只够装备一个大队。给谁,怎么用,我们这群老家伙争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

 

陈**将看着白杨,目光深邃,“所以,我们想听听你的意见。你是*设计师,你最有发言权。从纯粹的技术角度,从效费比最高的角度,从最有利于快速形成战斗力的角度,你认为,这第一批‘幽灵’,应该穿在谁的身上?”

 

刷!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白杨身上,压力仿佛凝成了实质。

 

空军的王海涛副**,眼神里是志在必得的火焰。

 

海军的赵副**,双拳紧握,身体微微前倾,充满了期待。

 

那位轰炸机部队的老**,则靠在椅背上,看似平静,但那轻轻敲击着桌面的手指,却暴露了他内心的紧张。

 

白杨沉默了片刻,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站起身,走到了会议室墙边挂着的那副巨大的军*地图前。

 

整个会议室,只剩下他平稳的呼吸声。

 

**们没有催促,他们都在等待。

 

终于,白杨转过身,重新看向众人。

 

他的眼神清澈而坚定,不带一丝一毫的犹豫。

 

“各位**,”他先是对着众人微微点头致意,然后目光落在了那位轰炸机部队的老**身上,“首先,我必须否定‘轰-6’的方案。”

 

老**的身体猛地一震,眉头瞬间皱起。

 

“理由。”他沉声问道。

 

“两个。”白杨伸出两根手指,语气平稳:“第一,雷达截面积(rCs)。‘轰-6’的机体太老旧,太庞大,它的原始rCs值是一个天文数字。我们的涂料,可以将其降低一到两个数量级,这很了不起。”

 

“但结果是,它会从雷达屏幕上的‘一栋房子’,变成‘一辆卡车’。对于现代化的防空雷达网来说,这个差别,意义不大,依然会被稳定发现和追踪。”

 

“第二,也是最致命的,红外信号。‘轰-6’装备的老式涡喷发动机,就是两个巨大的火炉。在万米高空,它的红外特征比太阳还要耀眼。”

 

“我们现阶段的涂料技术,主要针对的是雷达波,对于红外抑制,虽然有一定效果,但面对如此巨大的热源,基本是杯水车薪。”

 

“强行让它隐身突防,无异于一个隐形人,却提着两个一千瓦的大灯泡在黑夜里狂奔。这不仅是冒险,更是自杀。所以,从技术角度,我完全不推荐。”

 

一番话,说得老将军哑口无言。

 

他虽然不懂那些复杂的参数,但他听懂了那个“提着灯泡的隐形人”的比喻。

 

那个画面,太过生动,也太过残酷。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缓缓地点了点头,不再言语。

 

白杨的目光,随即转向了海军的赵副**。

 

“接下来是海军的‘飞豹’。‘飞豹’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攻击机,它的超低空突防能力,是它的看家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