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鸟2023 作品

第453章 新的系统奖励到位了!

华东汽车制造厂,总装车间。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复杂而又令人振奋的气味。

 

是机油的润滑,是金属切割后残留的微热,是新喷的“海鸥灰”油漆尚未完全散尽的清漆味,还夹杂着几百号人压抑着的,几乎快要凝成实质的汗味和期待。

 

整个车间,静得可怕。

 

往日里震耳欲聋的冲压机早已停工,传送履带也纹丝不动,只有几盏高悬的白炽灯,将清冷的光毫无保留地洒在一道刚刚成型的流水线上。

 

流水线的尽头,一辆崭新的,线条在当时看来堪称流畅的五座小轿车,正静静地停在那里。

 

它就是今天的主角——“东风-1型”轿车。

 

厂长王建业,一个在工业战线上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老兵,此刻正站在车头前方三米处。

 

他那张平日里不怒自威的国字脸,此刻沟壑纵横,写满了紧张。

 

他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口袋边沿已经磨破,但他却浑然不觉,两只手背在身后,指节因为用力而捏得发白。

 

他的身边,是总工程师李国梁。

 

李国梁要年轻得多,三十多岁的年纪,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镜片后面的一双眼睛,此刻正死死地盯着那辆车,眼球里布满了血丝。

 

他已经三天三夜没怎么合眼了,整个人像是从油污里捞出来的一样,但精神却处在一种极度亢奋的状态。

 

再往后,是车间主任、技术科长、老师傅、青年骨干……黑压压的一片,几乎全厂所有能脱开身的重要人物,都汇聚到了这里。

 

他们屏住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目光灼灼地汇聚在同一点上。

 

“最后一道工序,安装方向盘和徽标。”

 

李国梁的声音沙哑得像是砂纸在摩擦,他对着对讲机低沉地命令道。

 

人群中,走出了两位老师傅。

 

一位叫孙德海,是厂里有名的“一把抓”,任何零件在他手里,尺寸间隙都能用手摸出来,比卡尺还准。

 

另一位叫钱文广,是钳工组的王牌,手上的功夫稳如磐石。

 

两人抬着一个被红布包裹着的东西,一步一步,走得无比庄重,仿佛不是在走向一辆汽车,而是在走向一座神圣的祭坛。

 

孙德海小心翼翼地揭开红布,露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颇具设计感的方向盘,以及一枚银光闪闪的,篆刻着“东风”二字的圆形徽标。

 

他亲自抱着方向盘,坐进了驾驶室。

 

没有多余的动作,只是深吸一口气,将方向盘对准转向柱的接口,轻轻往下一送。

 

“咔哒。”

 

一声清脆的啮合声响起。在这寂静的车间里,这声音不亚于一声惊雷。

 

成了!

 

所有人的心都跟着这声轻响,猛地往上一提。

 

车外,钱文广托着那枚徽标,用一块麂皮反复擦拭,直到上面映出了他那张激动得有些扭曲的脸。

 

他走到车头前,对着预留好的卡槽,比了又比,最后双手用力,稳稳地按了下去。

 

“啪!”

 

徽标严丝合缝地嵌入了车头正中。

 

至此,这辆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东风-1型”,从外观上看,已经彻底完工。

 

车间里依旧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明白,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它能不能动,能不能发出那声轿车引擎的轰鸣,才是关键。

 

李国梁的额头上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他推了推眼镜,对着驾驶室里的孙德海,艰难地做了一个手势。

 

孙德海点点头,花白的头发在灯光下有些晃眼。

 

他颤抖着手,从口袋里摸出了一把崭新的钥匙,插进了钥匙孔。

 

那一刻,王建业厂长下意识地往前迈了半步,攥紧的拳头里,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被无限拉长。

 

孙德海的手悬在钥匙上,足足停顿了三秒,像是在积蓄全身的力气。然后,他猛地一拧!

 

“嗡……嗡……”

 

启动马达开始工作,发出了沉闷而又令人心焦的声音。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咳……咳咳……”

 

引擎似乎呛了一口,发出了两声无力的咳嗽,然后,没了动静。

 

失败了?

 

一股冰冷的绝望,瞬间攫住了在场所有人的心脏。

 

几个年轻的技术员,脸色“唰”地一下就白了。

 

王建业的身体晃了晃,几乎要站立不稳。

 

“别慌!”李国梁突然大吼一声,声音因为嘶哑而显得有些破音,但却像一剂强心针,瞬间稳住了骚动的人群。

 

“油路!是新油路里有空气!老孙,再来一次!踩两下油门,把气排出去!”

 

他的判断,冷静而专业。

 

驾驶室里的孙德海,到底是经验丰富的老将,瞬间反应过来。

 

他依言踩了两脚油门,然后再次拧动了钥匙。

 

“嗡……嗡……嗡……”

 

启动马达再次工作,这一次,声音明显比刚才要持久、有力。

 

突然——

 

“轰——”

 

一声低沉而又雄浑的轰鸣,猛地从引擎盖下爆发出来!

 

紧接着,这轰鸣声迅速变得平稳、顺畅,带着一种特有的,充满机械美感的节奏感,在巨大的车间里回荡开来。

 

排气管里,喷出了一股淡淡的青烟,随后转为无色。

 

引擎,在稳定地运转!

 

成功了!

 

成功了!

 

不知是谁第一个喊了出来,紧接着,雷鸣般的欢呼声和掌声,如同山洪暴发一般,瞬间淹没了整个车间!

 

“喔——!!!”

 

“成功啦!!!”

 

压抑了太久的激动情绪,在这一刻彻底释放。

 

人们互相拥抱着,又笑又跳。

 

平日里严肃古板的科长,此刻正抱着一个满身油污的年轻徒弟,用力地拍着对方的后背。

 

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师傅,靠在冰冷的机床边,转过身去,用粗糙的手背,悄悄抹着眼角的泪水。

 

王建业厂长再也绷不住了,他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拉开车门,将孙德海拽了出来,然后给了李国梁一个结结实实的熊抱。

 

“国梁!好样的!你们都是好样的!”他的声音哽咽着,眼眶通红,“我们……我们华东厂,终于造出自己的小轿车了!我们对得起国家,对得起部里的信任!”

 

李国梁被他抱得几乎喘不过气来,眼镜也歪到了一边。

 

但他顾不上了,只是咧着嘴,傻笑着,任由泪水和汗水混在一起,从脸上滑落。

 

……

 

王建业几乎是撞开自己办公室的门的。

 

他抓起那台红色的保密电话,因为太过激动,拨号盘都多转了好几圈。

 

电话接通了,是省工业厅。

 

“我是华东汽车厂王建业!报告领导!成功了!我们的‘东风一号’,正式下线!一次点火成功!引擎运转平稳,各项数据初步测试全部达标!”他的声音洪亮,带着哭腔,对着话筒大声地汇报着。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即爆发出同样激动的声音:“好!好!好!建业同志,你们立了大功!我马上向部里汇报!”

 

消息,就像一颗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以最快的速度,层层上报。

 

省里,部里……

 

最终,一份印着“特急”字样的文件,被秘书轻轻地放在了第一机械工业部,周领导的办公桌上。

 

周领导正在批阅一份关于大型锻压机床的文件,听到秘书的报告,他抬起头,眼神里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他放下手中的钢笔,拿起那份薄薄的电报传真,只看了一眼,脸上那万年不变的严肃表情,便如春日冰雪般融化了。

 

“成了?”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连自己都未察觉的欣喜。

 

“是的领导,华东厂刚刚传来的消息,样车下线,点火成功。”秘书恭敬地回答。

 

“好啊……”周领导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四九城熟悉的灰色天空,今天却觉得这天空格外高远。

 

当初,是白杨拿出的一整套,从引擎、变速箱到底盘悬挂的完整技术图纸,建议筹备这个项目。

 

现在,图纸变成了现实。

 

“通知下去,”周领导转过身,眼神果决,“备车,我亲自去一趟华东厂。我要亲眼看看我们自己的小轿车!”

 

命令下达,整个一机部都高效地运转起来。

 

当天下午,周领导一行人的专车,就悄无声息地驶入了华东汽车制造厂。

 

没有欢迎的横幅,没有喧闹的锣鼓,一切从简。

 

但王建业和李国梁,还是带着厂里的核心技术人员,早早地等在了办公楼前。

 

看到周领导从车上下来,王建业快步迎上去,激动地握住他的手:“周部长,欢迎您来指导工作!”

 

“是来检查成果的。”周领导的笑容温和而有力,“建业同志,辛苦了。车呢?带我去看看。”

 

“是!这边请!”

 

那辆海鸥灰的“东风-1型”,此刻已经被擦拭得一尘不染,静静地停放在厂区的试车道上。

 

周领导围着车,仔仔细细地走了一圈。他不像是在看一辆车,更像是在审视一件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