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鸟2023 作品

第454章 芯片进入纳米时代!(第2页)

这分明是一把钥匙!

一把能够同时打开计算机技术、核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三扇未来之门的,黄金钥匙!

任何一项技术得以实现,都足以让华夏在对应的领域,获得十年、甚至二十年的领先优势!

而现在,这三把钥匙,正被白杨用一种云淡风轻的语气,称之为“一点新东西”。

“怎么样,老陈?”白杨看着他激动的样子,微笑着问道,“这个项目,交给你来牵头,有问题吗?”

……

白杨将陈景明那副失魂落魄又亢奋不已的表情尽收眼底,心中了然。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对于陈景明这样的纯粹的技术专家,再多的行政命令,都不如一份颠覆性的技术方案来得更有激励效果。

“白……白所长……”陈景明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他扶了扶滑到鼻尖的老花镜,用一种近乎于梦呓的语气说道,“这……这份资料……您……您是从哪里……”

他问到一半,又猛地闭上了嘴。

他知道,这是所里最大的忌讳。

谁也不能问,白所长的那些“奇思妙想”从何而来。

大家私底下有过无数种猜测,有人说他背后有一个隐世的科研高人团队,有人说他能接触到某些不为人知的海外情报,甚至还有人半开玩笑地说,他可能是外星人。

但所有人都默契地遵守着一个原则:只管做事,不问来源。

白杨没有回答他那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只是将手中的水杯放下,语气变得严肃而郑重。

“老陈,这个项目的技术价值,你应该比我更清楚。它很重要,甚至比我们之前做的任何一个材料项目都重要。”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所以,我打算把它整个交给你。从实验室制备,到中试生产线搭建,再到后续针对不同应用方向的模组开发,全部由你来负责。人手,你从材料部随便挑;设备,你列单子,我来批;资金,更不用担心。我只有一个要求。”

陈景明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像个等待接受军令的士兵:“所长您说!”

“保密,以及速度。”白杨伸出两根手指,“我需要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能够实际应用的样品。尤其是芯片散热模组,计算机那边的兄弟单位,已经等不及了。”

将项目丢给陈景明,并非白杨偷懒。

这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液态金属技术虽然先进,但它终究只是一个“点”。

而白杨作为整个研究所的所长,他需要关注的,是整个“面”。

他的精力,必须放在统筹全局上。

脑海中,一张巨大的技术网络图谱正在缓缓展开。

东风轿车下线,只是工业振兴的第一声号角。紧随其后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联动。

小灵通项目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第一代产品的巨大利润,正在源源不断地反哺通信技术的研发。

覆盖全国的“高速信息公路”计划已经立项这么久了,无数的光缆正在像毛细血管一样,铺设向这个国家的四面八方。

这背后,需要更先进的光纤材料,更高性能的交换机,以及更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而在那片看不见的深蓝之下,凝聚了无数心血的052d驱逐舰,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海试。

海量的试航行数据,正雪片般地飞回研究所,等待着白杨亲自带领团队进行分析、解读。

那里面隐藏着优化舰体设计、改进动力系统、升级雷达算法的关键信息,关乎着国家未来的海防命脉。

除此之外,还有下一代锂电池技术、新型光伏材料、生物制药……

每一个项目,都牵一发而动全身。

白杨就像一个棋手,他落下“液态金属”这颗棋子,是为了盘活芯片、核能、航天这几片更大的棋局。

他不能,也不应该将所有时间都耗费在雕琢一颗棋子上。

他的责任,是看清整个棋盘的走向。

“我明白!”陈景明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中的迷茫和震撼已经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和火焰般的热情,“请所长放心!这个项目,我陈景明拿命来担!三个月!不,两个月!我保证拿出第一批合格的散热模组样品!”

他知道,自己接过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份足以名留青史的荣耀。

……

陈景明几乎是“抢”过那份文件,然后像一阵风似的冲出了白杨的办公室。

他没有回材料部的大办公室,而是径直回到了自己那间小小的,堆满了各种金属样品和文献资料的个人办公室。

“砰”的一声,他反锁了房门。

整个世界,仿佛都被隔绝在外。

他靠在门板上,又喘了几口粗气,这才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小心翼翼地,如同对待一件绝世珍宝般,将那份文件放在了桌子正中央。

他拉开台灯,凑在灯下,又从头到尾,一个字一个字地,重新看了一遍。

每一个数据,都像是一颗闪亮的星辰,在他眼前跳跃。

每一个工艺步骤,都像是一段精妙的乐章,在他心中奏响。

“天才……不,这是神迹……”他喃喃自语,眼中的狂热之色愈发浓郁。

作为一个搞了一辈子材料学的人,他太清楚这份文件的分量了。

这里面的任何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最严苛的推敲。

它就像是一座已经建好的宏伟大厦,而他要做的,只是带领工人们,按照图纸,将它一砖一瓦地复现出来。

这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足足过了半个小时,陈景明才从那种极致的震撼中稍稍平复下来。

他知道,不能再耽搁了。

他拿起桌上那台红色的内线保密电话,手指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迅速拨了几个号码。

“老张,来我办公室一趟,立刻,马上!”

“小刘,放下手里的活儿,对,不管多重要,都放下!马上到我这儿来!”

“王工,对,是我,老陈。有个天大的项目,你有没有兴趣?”

一个个电话打了出去,每一个,都打给了他在材料部最信任、技术最扎实的骨干。

不到十分钟,他的办公室门口,就聚集了五六个神色各异的研究员。

有头发花白,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也有刚刚博士毕业,思想活跃的年轻人。

他们看到陈景明那副严肃到极点的表情,都感觉到了事情的不寻常。

“都进来,把门关好。”

陈景明等所有人都进来后,亲自过去,再次确认门已经锁死。

他环视了一圈自己的得意门生和左膀右臂,深吸一口气,沉声说道:“今天叫大家来,是有一项最高优先级的‘s级’项目,要立刻启动。”

“s级”!

听到这个代号,在场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在研究所内部,项目根据重要性和保密性,分为A、B、C三级。

而s级,代表着“special”,是凌驾于所有常规项目之上的,直接由所长白杨发起,关乎国家战略的最高等级项目。

上一次启动s级项目,还是为了攻克052d驱逐舰上相控阵雷达的关键tr组件材料。

“从现在开始,你们所有人,都将从原有的项目中脱离出来。未来几个月,你们的工作、生活,都将围绕这个项目展开。在项目解密之前,不得向任何人,包括你们的家人,透露一个字。手机上交,统一管理。有问题吗?”

“没有!”众人齐声应道,每个人的眼中都燃起了熊熊的战意。

他们知道,一场硬仗,要来了。

陈景明满意地点了点头,他没有再多废话,而是将那份已经被他看得有些卷边的文件,复印了几份,分发下去。

“自己看吧。”

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一分钟后,此起彼伏的抽气声,开始在房间里响起。

“我的天……导热系数42.5?这是什么概念?”

“无泵自循环……这个热虹吸模型,太……太精妙了!”

“熔点零下19度?这不就意味着,它在绝大多数环境下,都能保持液态?”

“快看核聚变那个方案!用磁流体效应直接发电……这……这简直是把物理学玩出花了!”

惊叹声,议论声,难以置信的低呼声,汇成了一片。

这群国内顶尖的材料学家,此刻就像是第一次见到火种的原始人,被眼前这份超越时代的知识,冲击得头晕目眩。

陈景明看着他们的反应,心中涌起一股自豪。

“都安静!”他拍了拍桌子,“震撼完了,就该干活了!从现在起,我们成立‘s-1项目组’,我任组长!张工,你负责材料制备;刘博士,你带人做物性测试;王工,你主攻散热模组的结构设计和验证……”

他条理清晰地分配着任务,整个团队,就像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瞬间开始高效地运转起来。

“我们的目标,”陈景明最后总结道,声音铿锵有力,“一个月内,拿出第一炉合格的镓基液金样品!两个月内,点亮第一颗用我们的散热器降温的芯片!散会!行动!”

“是!”

所有人轰然应诺,带着那份滚烫的文件,眼中闪烁着光芒,冲向了属于他们的战场——实验室。

一场围绕着液态金属的技术攻关战,在南中国海的这个秘密角落,悄无声

息地,却又雷厉风行地打响了。

……

而此刻,风暴的中心,白杨,却刚刚处理完一份关于052d海试数据的阶段性报告。

他伸了个懒腰,正准备去食堂解决一下自己的晚饭问题。

这三天的高强度脑力劳动,让他感觉自己能吃下一头牛。

然而,他刚站起身,桌上的另一台黑色电话,就急促地响了起来。

这台电话,连接的是研究所内部的各个核心部门。

白杨拿起电话,听筒里传来一个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的声音。

“所长!白所长!我是计算机中心的赵振华!”

赵振华,计算机中心的主任,也是国内半导体领域的泰山北斗级人物。

“老赵?什么事这么激动?”白杨笑着问道。

“出来了!所长!出来了!”赵振华的声音里带着哭腔,“我们成功了!刚刚流片回来的‘龙芯二号’,测试通过了!所有指标全部达标!”

白杨的心,也跟着猛地一跳。

“龙芯二号”项目,是他亲自定下的,旨在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Cpu研发计划。

“工艺是多少?”他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电话那头,赵振华深吸了一口气,用一种无比骄傲,无比自豪的,一字一顿的声音,向他汇报着这个划时代的成果:

“报告所长!采用我们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深紫外(duv)光刻机,配合全新的光刻胶和蚀刻工艺,我们……我们成功地将制程,推进到了——”

“90纳米!”

“我们,进入纳米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