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细节处见用心!
众人沿着回廊向新院走去。 薛氏刻意放慢了脚步,挽着刘绰的手落在后面。
秋日的阳光透过廊檐,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薛氏的指尖在刘绰腕间轻轻摩挲,似在掂量那对白玉镯的分量。
“绰绰啊,”薛氏忽然开口,声音压得低柔,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力道,“二郎这些年为了你,可没少吃苦头。”
她抬眼望向远处李德裕的背影,目光复杂。
“从忠州到长安,千里迢迢,风雪无阻。每逢年节,别人家团圆喜庆,他却总惦记着往长安跑……正月十六是他的生辰,可我这做母亲的,连儿子的面都难见上一回。”
薛氏对刘绰的感情其实很复杂:既满意又不满意。
刘绰为李德裕写下《元夕二首》,大大羞辱了裴瑾而名噪天下的事,她很喜欢。
因为即便这些年她不在长安,到了上元节,辖地的百姓们也会传唱元夕二首。
歌唱起来了,儿子和未来儿媳妇的爱情美谈自然也会被提及。
她也觉得与有荣焉。
可同样的,自从跟彭城刘氏定亲后,李德裕便开始两地奔波。
原本派个朝正使就能解决的事,李德裕却常要亲自前往。
只为了能多陪陪刘绰。
陪了刘绰,自然就不能多陪陪她这个当娘的。
李吉甫身为男人,为儿子能够在年少时就找到此生所爱感到高兴。
因为他自己的婚姻生活属于相敬如宾那种,他此生没试过那般对人牵肠挂肚的感觉。
觉得这对儿子来说,是一大幸事。
可对薛氏而言,没有哪个母亲喜欢自己的儿子愿意为了另一个女人赴汤蹈火。
儿媳妇若是愿意为了自己儿子赴汤蹈火她倒是乐意。
情深不寿。
夫妻之间举案齐眉就好。
虽然她欣喜于自己的丈夫自律专一,但她也希望李德裕能享享齐人之福。
他的儿子多优秀啊!
出身赵郡李氏,文武双全,相貌堂堂,如此小的年纪就能从国子监全优毕业。
若不是因为姓李,皇家公主也是娶得的。
彭城刘氏虽也算是世家大族,可刘翁这一房却是没什么出息的旁支。
刘坤甚至不能靠恩荫入仕,还要苦哈哈考进士。
好在刘绰如今成了县主,身份上勉强算是匹配了。
她其实也不喜欢裴瑾。
而是想亲上加亲,让薛媛跟李德裕在一起。
薛媛年幼时没了母亲。
后来兄长再娶,侄女在继室手底下讨生活,一直郁郁寡欢,身体不好。
到了忠州之后,她便将薛媛接到身边教养。
本想让儿子和侄女好好培养培养感情。
哪里料到,李德裕去了趟彭城,回来就对刘绰念念不忘。
这些年,对薛媛也只有兄妹之情。
看出她的撮合之意后,更是变得客套疏离。
当李德裕为了刘绰连节度使韦皋的提亲都能拒绝时,她就知道儿子是铁了心的。
薛媛自己曾红着脸提过,只要能留在姑母身边,她愿意为表哥做妾,薛氏哪里肯答应?
别说刘绰不许夫君纳妾,以至于这些年,李德裕根本不让院子里伺候的人有母的。
就是刘绰同意,河东薛氏的女儿也绝不可能与人为妾。
薛氏早就想好了,回长安后,要给侄女谋个好亲事。
养在赵郡李氏的女娘,即便姓薛,那也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
所以,她拉着刘绰走在后面,也只是想敲打敲打刘绰,让她婚后能以夫为尊,不要整天在官场上打拼,这样只会折了儿子的面子。
如果刘绰只是二品县主,那其实没什么。 可她还是工部的冰务司郎中,小小年纪,手里有实权,官阶比李德裕还高。
这就很不妥当了!
刘绰指尖微微一蜷,面上却笑意盈盈:“伯母心疼二郎,绰绰明白。只是二郎重情,待友尚如此,何况至亲?他在长安时,常提起伯母的教诲,说您最是明理宽厚。”
她顿了顿,眼波轻转,“况且,二郎奔波,也不全是为了我。朝正使终究没有自家人处置得妥当。他在国子监求学,又入御史台历练,为的是前程。不过这些年……他两地奔波,我也是心疼的。”
李德裕回望了一眼。
薛氏眉梢一挑,手中团扇举至头顶替自己和刘绰遮了遮秋日暖阳。
扇面上绣的翠鸟羽翼分明,像要振翅扑来。
“你倒是会说话。”她轻笑一声,“可女子终究要以夫为天。你如今是县主,又掌着冰务司,风头太盛,难免折了男子的锐气。”
见李德裕转过身去,她将扇骨轻轻敲在刘绰手背上,不痛,却像一记警醒,“男人啊,面子比命重。你若真为他好,就该学着收敛些。难道成亲后,你还要在外抛头露面,日日去冰务司应卯不成?”
微风吹过,一株老桂树簌簌落花,金黄细蕊飘在刘绰裙裾上。
她低头拂去花瓣,声音轻如落蕊:“伯母教训的是。不过……”
她抬眼直视薛氏,眸中清亮如星,“二郎曾对我说,他爱的正是我这般模样——不必折翼困于金笼,也能与他比肩同飞。”
她指尖抚过腰间金鱼袋,流光一闪,“若我自缚手脚,反倒辜负了他的真心。您说呢?”
薛氏团扇一顿,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她没料到这丫头竟敢直言顶撞,更没料到儿子竟连这等话都对她说过。
远处传来李德裕的笑声,他正俯身替小侄儿捡起滚落的藤球,侧脸在阳光下俊朗如画。
薛氏忽然叹了口气:“你可知,当年韦皋愿以嫡女许配二郎,嫁妆足足能堆满半条朱雀街?”
她逼近一步,香气裹着压迫感袭来,“可他一心只有你,不管我给她找了多少门当户对的女娘,他连看都不屑多看一眼。”
这些刘绰倒是从来都不知道的。
她只知道,李德裕在长安被裴瑾和赵家那个惦记过。去了关中,又被张七娘和一众豪门贵女惦记过。
因为,李德裕从不在她面前提这些,以凸显自己的深情。
不过想来也正常,他相貌堂堂,是赵郡李氏的儿郎,李吉甫又是一方刺史,外任时想要结亲的人家怎么可能会少?
薛氏特意避开丈夫和儿子,躲在后面跟她说这些,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