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柴煮酒 作品

第366章 细节处见用心!(第2页)

 不过是想要提醒刘绰,自己的儿子很抢手,可选择的名门贵女很多。 

 你要懂得珍惜。 

 刘绰心想:我自然是珍惜的,还用你提醒? 

 她不退反进,袖中手指悄悄掐住掌心:“伯母,恕我直言——若二郎是贪慕权势之人,我反倒不会倾心于他。”她忽然俏皮一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您别看我这样,也是有不少好人家惦记的。我不也是看都没看,只选了二郎?” 

 薛氏一怔,随即失笑。 

 那两首让裴瑾沦为笑谈的诗,确实是她心头快意。 

 词句简单,就算她这种不怎么通诗文的都觉得好。 

 今日这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说法倒也有趣。 

 她欣赏刘绰的锋芒,却又恼她太过耀眼。 

 薛氏深深看了刘绰一眼,笑道:“好一个伶牙俐齿的丫头!走吧,别让他们等急了。” 

 她挽起刘绰的手向前走去,这次步子倒是快了许多。 

 风中传来她似叹似嗔的低语:“但愿二郎镇得住你……” 

 刘绰望着前方李德裕回头寻她的身影,轻声道:“伯母说得哪里话,我又不是妖精,哪里用得着二郎费心镇住我?” 

 话落,薛氏不知怎么就被戳中了笑点,朗声大笑起来。 

 为了避嫌,薛氏和刘绰说话时,薛媛没敢跟得太近。 

 反正自己姑母要跟刘绰说什么,她猜也猜得到。 

 那些话,姑母已经在她耳朵边唠叨过无数回了。 

 她只是没料到,刘绰这么快就把姑母给哄好了。 

 也不知道,她跟姑母说了什么。竟能逗得从心底里就不喜欢她的姑母,这般哈哈大笑! 

 她心里很不是滋味。 

 回来这些天,李德裕根本不让她进这个院子。 

 若不是趁着这次机会,她都不知道二表兄大婚要住的院子是什么样子的。 

 为了迎娶刘绰,姑丈家将院子修得分外用心。  院门悬一块檀木匾额,上书“栖云居”三字,笔力清峻,是李德裕亲手所题。 

 推开黑漆铜环的院门,迎面是一道青砖影壁,壁上嵌着一幅白玉浮雕,刻的是终南山云雾缭绕之景,山间隐约可见两只白鹤比翼而飞,正是暗合二人情意。 

 绕过影壁,眼前豁然开朗—— 

 院中铺着细密的青石板,缝隙间栽着翠绿的苔藓,雨后更显清润。 

 正房五间,飞檐翘角,檐下悬着青铜风铃,微风拂过,铃声清越,如碎玉落盘。 

 廊柱漆成深赭色,柱础雕着缠枝莲纹,古朴典雅。 

 东侧一间辟作书房,窗外种了一丛湘妃竹,竹影婆娑,映在窗纱上,宛如水墨浮动。 

 书案是整块紫檀木所制,案头摆着一盏雁足灯,灯罩上绘着星图,是李德裕特意命人仿制汉代古物。 

 书架上的典籍按经史子集排列,最上层却空了两格——那是留给刘绰的医书和手稿的。 

 西侧是寝居,推门而入,迎面是一张宽大的拔步床,床架雕着并蒂莲与比目鱼,寓意“连理同心”。 

 帐幔用的是素白鲛绡纱,轻薄如雾,日光透进来时,整张床仿佛笼在柔光里。 

 床榻旁设了一张矮几,几上摆着一只越窑青瓷瓶,瓶中插着几枝新折的桂花,甜香浮动。 

 最妙的是窗下的暖炕,炕桌可升降,冬日既可伏案写作,又能煨茶取暖。 

 李德裕知道刘绰畏寒,特意让人在炕下砌了地龙,连通外间的小炉,只需添炭,整间屋子便暖意融融。 

 院中西南角辟了一方小池,池水引自活泉,清澈见底,池底铺着五彩卵石,几尾锦鲤悠然游弋。 

 假山用得都是太湖石。 

 池畔立着一座六角凉亭,亭柱上爬着紫藤,春日花开时,如云如霞。 

 亭中设了石桌石凳,桌上刻着棋盘,是李德裕预备与刘绰对弈用的。 

 在栖云居的东南角,李德裕特意辟了一处小小的园中园——一架紫藤缠绕的秋千,和一座爬满葡萄藤的木廊。 

 秋千的绳索是用浸过桐油的麻绳编织而成,结实又柔韧,两端系在一株百年老槐的横枝上。 

 槐树粗壮的枝干上缠着几圈红绸,是李德裕亲手系的,取“永结同心”之意。 

 秋千的坐板是一块打磨光滑的紫檀木,边缘雕着缠枝纹,坐上去微微沁凉,却又不会硌人。 

 刘绰第一次坐上去时,李德裕在她身后轻轻一推,秋千荡起,她的裙裾在风里翻飞,像一只振翅的蝶。 

 秋千旁是一座葡萄架,木柱用的是终南山的青冈木,经久不腐。 

 架上攀着几株西域引来的紫葡萄藤,藤蔓虬结,绿叶肥厚,夏日里能投下一片浓荫。 

 李德裕知道刘绰爱吃葡萄,又怕酸,便特意选了最甜的品种,还让人在架下放了一张矮榻。 

 葡萄架的尽头,还悬着一盏琉璃风灯,灯罩上绘着星月图案。 

 夜里点亮时,光影透过琉璃洒在地上,宛如星河倾泻。 

 风过时,藤叶沙沙作响,秋千轻轻摇晃,仿佛这座院子也在跟着呼吸。 

 最让刘绰惊喜的,是后院墙外的药铺和移栽的一小片野栗林。 

 上回来看还是没有的,如今已亭亭如盖。 

 众人看过去时,正有几颗栗子“啪嗒”落在院中,像是天地赠予的甜蜜惊喜。 

 李德裕的用心,不在金玉满堂,而在这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里,都藏着让她会心一笑的温柔。 

 刘坤和曹氏自然是万份满意的。 

 他突然红了眼眶,对曹氏低声道:“咱们绰绰……这是遇着知心人了。” 

 曹氏正摩挲着拔步床上的并蒂莲雕花,闻言拭泪:“谁说不是呢,二郎这孩子是咱们看着长大的,我最是放心了!” 

 韦氏牵着桓儿笑道:“你二叔从前最烦莳花弄草,如今连葡萄架都能搭得这般精巧。” 

 桓儿指着秋千嚷道:“阿娘,我想玩!” 

 韦氏捏捏他的脸:“找你二叔母去——这院子里的一草一木,可都是按她的心意来的。” 

 气氛顿时轻松起来。 

 曹氏长舒一口气,与薛氏聊起了儿女经。 

 刘坤则和李吉甫讨论起了书法。 

 李德裕悄悄握住刘绰的手,笑意盈盈地在她耳边低语:“我说过,阿娘会喜欢你的。” 

 薛媛看得眼眶发酸,不由攥紧了拳头:二表兄从不曾如此轻言细语地跟我说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