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源中生 作品

第1005章 五年蛰伏终成虎

五年后

 

时间来到了大明永历十四年、清国顺治十七年

 

经过了整整五年的养精蓄锐,大明汉中王张鹿安所统治下的三省区域已经逐渐恢复了元气,百姓们的生活安定,出生人口大幅增长。

 

为了给老百姓的未来拓展更多的空间,张鹿安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制定第二个五年计划。

 

此时的张鹿安已经年满三十八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处理问题更加的成熟和理性,难免给下属或者故友一种“有如老虎一般的冷血”的感觉。

 

而对张鹿安颇多埋怨的就是曾经的同窗---大明延平王、国姓爷朱成功。

 

原来就在一年前的顺治十六年,清国顺治皇帝根据细作从辽宁传回来的消息,述说明蓼军在张鹿安的统一整合之下战斗力变得更加的出众,便也是动了军事改革的念头。

 

鉴于清廷的各种军事组织数量庞杂,称呼也是多样,为了增强清国内部的凝聚力,增加汉人对清廷的支持,顺治皇帝便下诏更改八旗名称,将固山额真改为都统、梅勒章京改为副都统(每旗两个)、甲喇章京为参领、牛录章京为佐领,将满、蒙、汉八旗进行了重新整编,从全国范围内的绿营大军中,精挑细选了数万精兵强将补充进了八旗军,将各旗基本实现满编。

 

这不得不说是清廷的一大进步。

 

而借助于清廷的这个军事改革的锐气,吴三桂所统帅的清军开始发力,在云贵一带取得一系列的战果,包括大明蜀王刘文秀、庆阳王冯双礼、西军大都督马元利、广国公贺九仪、中军都督王尚礼、将军汤志等在内,或病死、或被俘杀、或被自己人所害,西军核心力量损失巨大。

 

就在不久前的磨盘山之战中,大明晋王李定国的部将广昌侯高文贵、泰安伯窦名望、总兵王玺等在内的精兵强将五千余人全军覆没,却也斩杀了清军汉军旗正黄旗都统祖泽润在内的上万名精锐。

 

但是因为明军伤亡巨大,实在无力再战,面对着人数众多的清军的追击,为了避敌锋芒,大明晋王李定国被迫率领残余人马退出了国境线以外,而被清廷视为“头号敌人”的永历皇帝则是如常发挥,在沐天波的护卫下,茫然失措地逃入了缅甸贡榜王朝境内,开始过上了寄人篱下的日子。

 

看到自己的皇帝竟然逃出了国,原本还在咬牙坚持的西军旧部加上忠于大明政府的地方少数民族武装在内,至少三十万民兵武装,在大将白文选、马宝、王自羽、王自奇、张化龙、洪正龙、狄三品、张能弟、张君用等将领的率领下,或被动或主动地投降了清国。

 

闻听清政府大有直接剿灭永历皇帝的可能,无数请愿的忠明文臣武将们,纷纷请求张鹿安出兵袭击清国腹地,全部被张鹿安以不能破坏“五年计划”为由予以拒绝。

 

这其中就包括国姓爷朱成功。

 

朱成功先是派出了使者张煌言前往辽宁,约定双方共同派兵袭击江南,共同匡扶明室,原本以为必将能够得到张鹿安的大力支持,却不曾想仅仅数年不见,昔日那个看上去热血的张鹿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看上去成熟的“政治家”,言语之间一切都是在以自身的利益在做考量,这让忠肝义胆的张煌言感到严重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