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五年蛰伏终成虎(第2页)
面对着张煌言的质疑声,张鹿安没有丝毫的动摇,反而出言相劝,建议朱成功攻下台湾岛作为根据地。
张煌言很不认可,也只好返回金门,把情况报告给了朱成功知晓。
国姓爷朱成功对于张鹿安的冷漠对待也很不满,对于攻略台湾的建议,却是非常认可,只是此时的台湾之地毕竟在“红毛鬼”的占领之下,国姓爷朱成功还是担心会同时多面开战,那是明郑军绝对吃不消的。
正巧这个时候李定国再次派人来相约,国姓爷朱成功派人侦察,得到准确情报,江南清军主力都被调到云贵战场去剿灭明军的残余力量了,可以预见永历皇帝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而考虑到江南本地的防守力量薄弱,而一旦攻下了南京城,对于明郑军的意义非凡,到时候朱成功完全可以用大明“宗正”的名义“复国”,这也是他始终未复本性,也给自己的大儿子取名“朱锦”(即郑经)的原因之一。
从长远看来,如果攻下南京,政治诱惑极大。
所以国姓爷朱成功将数年之间积攒起来的精兵强将十七万人全部集中起来,为了鼓舞士气,特地还将随军将士的家眷也都带在船上,以示带他们去“江南过好日子”。
可以说这个决策从一开始就充满了骄傲的情绪在里面,只看到了诱惑,却没有看到将要面临的危险性。
正因为如此,当江宁城内的清军采取欺骗手段成功忽悠住明郑军,导致明郑军在南京城下旷日持久,粮食物资逐渐跟不上,被迫让各部自己打渔或者自行筹措粮饷。
清军利用这段时间,由清军主将喀喀木联合吴淞总兵梁化凤以兵马一万人,一举击破明郑军十七万大军,阵斩明郑军五万余人。
明郑军将士被清军的铁骑吓破了胆,在兵力十倍于敌的情况下,还是人心惶惶不已,军中军属的哭声昼夜不息,各将领无人能治。
在这种情况下,明郑军统帅国姓爷朱成功被迫率领大军来到长江口处的崇明,想要夺取崇明岛以为己用,徐图再进,便派兵对小小的崇明城四面围攻,但是崇明城内的清军在将领王龙的率领下坚持抵抗,击毙了数千名明郑军士兵。
明郑军的士气更是跌到了谷底,国姓爷朱成功在万般无奈之下,被迫率领大军返航金门。
只是他事情做的很不地道,竟然没有通知率领偏师、身在上游的张煌言,害得张煌言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孤军难侍,被迫仓促出逃,几乎为清军所擒,最后仅仅带着随从数人,经过艰难跋涉才来到了象山西南面的悬岙岛,悄悄地隐居下来以待时变。
张煌言既对骄傲自满的朱成功不满,也对“私心很重”的张鹿安颇有微词,索性暂时埋首枯卷,书写诗词来发泄内心之中的想法。
只是被他认为“私心很重”的张鹿安却是有些委屈,对于张鹿安来说,行政政策最忌讳朝三暮四,无论如何还是得等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满为止。
而这一天终于即将到来,张鹿安在沈阳城外,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阅兵仪式。
看着眼前经过的雄壮的队伍,“手握利刃杀心起”,张鹿安准备跃跃欲试,迫切地想要检验一下“手中宝剑”的锋利程度。
(本章完)